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溪陶艺     
《收藏》2007,(7):208-208
宜兴玉溪陶艺有限公司是在中国著名紫砂艺术家顾惠君先生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玉溪陶艺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集紫砂、奇石、书画研究、交流及培训、创作、设计、制作为一体,是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经营工艺美术品的企业。尤其是在紫砂陶艺界,以拥有宜兴紫砂名人名作,师资实力雄厚,作品标新立异、神丰韵足著称。  相似文献   

2.
毛宪民 《收藏》2009,(3):168-169
2008年10月,笔者赴宜兴走访了著名紫砂陶艺艺术家顾惠君。他留给我的印象是稳重谦逊,言谈中透出艺术家的灵气。令我钦佩和赞叹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在2002年破格珍藏了顾先生的3件传世珍品,这是故宫博物院对民间收藏紫砂陶艺品史无前例的创举。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17):189
顾惠君简历:中国著名紫砂艺术家,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的嫡系传人,从事紫砂艺术40余年,集紫砂壶艺、陶艺、微雕、书画于一身。曾长期与顾景舟等紫砂大师共事于宜兴紫砂一厂紫砂研究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作品"神韵福寿壶"、紫砂微塑"蟋蟀盆"、紫砂陶艺树皮"生命之源"3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收藏。2004年"金玉满堂壶"被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收藏。2005年作品"包拯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1996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顾惠君陶艺精品展",作品"金石齐寿壶"被该馆收藏。其紫砂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2008年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监制了建校90周年纪念壶90把。2009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紫砂作品展,是目前唯一在联合国举办过作品展的紫砂艺术家。公元2012年6月16日到6月29日,中国航天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总目标,对于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6,(5):210-211
喜讯 《顾惠君陶艺精品集》今年3月出版后深受欢迎,该书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孙轶青先生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5.
曹亚麟     
《收藏界》2009,(3)
提名:中国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推介指数:特约鉴赏点评专家:金煜、张谧诠、望野曹亚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后一直在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专业从事紫砂陶艺的创作和研究。在长期进行紫砂陶艺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不拘一格,师法自然。"同时认为艺术的价值贵在创造。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必定追求其独特的艺术发现和创造。所创作品题材广泛、构思严谨、  相似文献   

6.
陶人 《收藏》2001,(5):44-44
“中华民族团圆壶”近日在陶者宜兴问世,“中华民族团圆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题写款名,由宜兴著名紫砂陶艺家顾惠君设计监制完成。该壶壶身镌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台湾简介”,壶柄似一道彩虹连接壶身和壶盖,上刻台湾岛地图,台上壶盖寓意两岸沟通,民族团圆。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7,(10):19-19
周晓琴(女),艺名:秋赢。1956年生,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高中毕业后即投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洪泉名下悉心学艺,经数年刻苦努力,存制壶技艺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得紫砂艺术大师徐汉棠指教,从传统中入手探索现代陶艺的发展,擅长全手工操作。作品古朴清新,功力深厚,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深得业界、文艺界与收藏家所肯定。其《天使壶》、《珠圆玉润》、《一粒珠》、《高洋桶》、《腾飞》等皆获大奖。近期致力于“曼生壶”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谭文诚 《收藏界》2012,(2):54-55
解放壶是紫砂收藏界对于1950至1965年,即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这段时间宜兴生产制作的紫砂壶的俗称。此时,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进入了一个历史上的空前繁荣时期,紫砂艺苑呈现出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新景象,新一代陶艺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佳作迭出。吴镇、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承载了八百年的岁月和艰辛,积淀了八百年的智慧和荣光。在宜兴陶都丁蜀镇,集结了一万多名做紫砂壶的艺人,其中不仅有世代传承的制壶人,还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而慕名而来的全国乃至世界的紫砂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王亚平,这位江苏省工艺美术界名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近年以其方正系列陶艺作品,在陶都、在中国陶艺界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陈锡生 《收藏界》2014,(9):140-141
蒋春音艺名佳依。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1982年生于陶都宜兴,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近百家国内外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争相报道,多件紫砂艺术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在纯学术的艺术评比中屡获名次。  相似文献   

11.
在陶都宜兴,有一家日月陶坊,主人是紫砂陶艺名家尹祥明。我在朋友们的陪伴下仔细参观了里边陈列的很多作品,然后题写了十个字"且捧五色土,烧得日月魂。"  相似文献   

12.
壶痴沙志明     
安然 《收藏》2012,(5):126-131
沙志明绝对是中国民间收藏紫砂的一个符号,要作紫砂专题,沙老怎能越过?本刊在1995年就曾刊发《从迷到痴藏方多一访南京紫砂收藏家沙志明先生》一文,介绍过他和他的藏品。此番由安然女士撰文,本刊再次详细介绍沙老非同寻常的收藏之路,以期使读者从中有所思、有所悟。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6,(3):195-195
周行春,字一仁,江苏宜兴人,著名紫砂装饰陶艺家,自幼痴迷紫砂,本着“人善为本,仁爱一生”的信条创建“一仁轩”陶艺工作室,专业从事陶刻、泥绘、镶金等装饰艺术,尤擅长紫砂茗壶的镶金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一仁轩     
《收藏》2007,(1):205-205
周行春 字一仁,江苏宜兴人,著名青年紫砂装饰陶艺家。自幼痴迷紫砂,受师谭泉海的引导,本着“人善为本,仁爱一生”的信条创建“一仁轩”陶艺工作室,从事陶刻、泥绘、镶金等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9,(2)
紫砂壶艺的希望是传承与创新,五千余年陶文化绵延至今,传统文化艺术宜兴紫砂陶艺不断在单一的传统壶艺方向发生着质的变化,一些学院派的中青年陶艺家向往着一种尝试和跳跃,他们尊重传承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设计求创新是这些年轻壶艺工作者内心的向往与追求。2008年11月10日来自江苏宜兴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陶都风紫砂会所"的蒋春音走进《现代快报》江苏都市网直播室与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零距离对话"当代壶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蒋鹏 《收藏界》2014,(12):130-131
背景链接: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7.
逃禅得味     
王龙 《收藏》2007,(11):188-188
《调羹无恙斋印集》《凋羹无恙斋佛像印集》《调羹无恙斋金石集》《鼎朴陶艺集》《鼎朴紫砂作品集》,这些是我住与鼎朴兄认识前看到的与他有关的书籍。当时,还收集了一些鼎朴的紫砂明信片。  相似文献   

18.
壶痴沙志明     
安然 《收藏》2012,(9):126-131
沙志明绝对是中国民间收藏紫砂的一个符号,要作紫砂专题,沙老怎能越过?本刊在1995年就曾刊发《从迷到痴藏方多—访南京紫砂收藏家沙志明先生》一文,介绍过他和他的藏品。此番由安然女士撰文,本刊再次详细介绍沙老非同寻常的收藏之路,以期使读者从中有所思、有所悟。沙志明解说吴经墓出土提梁壶壶高17.7厘米,是目前可考纪年最早的紫砂壶,有力地证明了紫砂壶诞生于明中晚期。南京博物院收藏。  相似文献   

19.
李芳忠 《收藏界》2010,(7):73-74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乱世买黄金”。如今,喜欢收藏的人是越来越多,而收藏紫砂壶者更是与日俱增。宜兴紫砂,世界名陶。紫砂,集中华陶文化、茶文化、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为一体,具有泡茶不走味、把玩可陶冶情操的品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收藏。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2,(12):178-179
李传新1946年生,安徽临泉人。早年师承绘画名家任率英先生,后又转益多师,曾得著名画家范曾、宋文洽、亚明、白雪石、方增先、刘文西诸先生指点,获益良多。作品曾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先后在日本、法国、意大利、埃及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展出,被许多海内外朋友收藏。作品发表于《美术》《国画家》《荣宝斋》《收藏》《中国书画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