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育观念、课堂模式、师生关系受到强烈的冲击。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应该在“五气”上下功夫,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型教师。正气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真、善、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莘莘学子人生的导师和引路人。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形容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气,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多元思想的碰撞,教师尤其要具有浩然之气,这样,教师才能在知行统一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2.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精辟概括了教师的师德师风。  相似文献   

3.
葛玉华 《上海教育》2001,(13):45-45
“以人教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以人教人”,顾名思义,即以自身的行为、准则去教育别人。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出了“为师者“的真谛。尤其是教师,必须要重“德”,以德为本,身正则德高。因此陶行知先生对教育者的“以身作则”“表率为先”是十分注重的。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正说明了以身作则的作用。陶行知的“以人教人“,必须基于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们讨论语文教师的德性品质,不止于其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更为瞩目的是作为人的最朴素的德知、德行、德性,尤其是作为教师内在品质的德性修养。这种德性,是指“人”内在的朴素的真、善、美的品质,是一种引领学生生命发展的品质。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的内在基础就是“心正”,就是具有一颗德性之心。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修为     
教师“修为”具有双重词性,作为名词,指教师经由练习、修炼等实践过程后所达到的修养、素质、能力、道德等境界;作为动词,指教师为达成或实现某一技艺水平或境界所进行的持续的、规律的、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教师“修为”,既指文化自觉、德性自觉、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方式,亦为教师修心正志、修德正身、修业正行的养成过程。教师“修心”以“正志”,通过“蓄心”以“觉志”、“养心”以“诚志”、“炼心”以“正志”的“修心”过程,“正”中国文化中“育人之德性完满”的教育本体性追求为“志”。教师“修德”以“正身”,“修”为师者敬义恪责、弘道润性、怀德臻善之本德,以“德”率“身”,“德”厚“身”正,行“正德”之教;教师“修业”以“正行”,是博观精察、凝疑究源、知行相资、昭本育慧的实践共生过程,行“正”方精其所业。教师“修为”旨在汲取中国文化滋养,养成涵具中国生命学养的博练之师、厚德之师、鸿懿之师,探寻中国式教师发展之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我的理解而言,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是专业人员。所谓专业人员,一是在教学专业方面做到博而精,“学高为人师”;二是在道德行为方面,真正做到“身正为人范”。那么,教师如何作为专业人员,“传道授业解惑”,塑造教师形象呢?  相似文献   

7.
张思明 《教师》2011,(29):1-1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相似文献   

8.
对师德教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德和教风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身正为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们经常说:“教师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之师”的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由于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少教师放松了个人修养,学生又怎么会尊重他们呢?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  相似文献   

10.
顾小宝  陈根荣 《班主任》2004,(12):43-44
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总是崇高的、神圣的,因为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工作,而且担当了育人的重任。是啊,学不高何以为师,身不正何以为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教育工作中,教育主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是在教育主导教师集体长期培养下发展起来的。说到底,教育其实就是“以人教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的重心还在于教师。“以人教人”,顾名思义,即以自身的行为、准则去教育别人。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出了“为师者”的真谛。教师,必须要重“德”,以德为本,身正则德高。“其身正,不令而行”,正说明了以身作则的作用。“以人教人”,必须基于教育者自身的“德”,因为惟“德高”才能达到“教人”的目的。学校教育,五育…  相似文献   

1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政者正也”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其“正人正己”“上行下效”“推己及人”的思想与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通过对“政者正也”思想的辨析,挖掘儒家“政者正也”的思想精髓,为当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促使当代教师以德立身、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3.
“要想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在是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4.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工作的精髓,这个精髓体现在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过程中。不一定非得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证明教师的伟大,教师更是一种平凡中的高尚。  相似文献   

1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教师在孩子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所以其身教对于孩子心灵的震动,对孩子其真善美的启迪或扼杀,往往具有比言教更为直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条最著名的传统师训,它既是对教师职业的神圣价值和意义的概括,也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崇高定义,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对教育本身性质的基本理解和信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味着教育本身负有双重的使命和责任:其一是知识传授,即通过集约化的学校教育方式,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下去;其二是道德培养,即通过有意识的道德引导和规范,造就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意味着,作为社会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也承担着双重的义务和责任,具有双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崇尚品德修养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被人们所倡导。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好的中学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因为有了一个德才兼备的好校长,无疑会带出一批好学上进、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好教师,有一批这样的好教师自然会办成一所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8.
身教重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崇拜。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重要内核之一便是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做人之本。没有敬业精神,就谈不上,也保证不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由于社会处在转型期,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教师受利益驱动和诱惑,敬业精神大打折扣,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0.
在终身教育风靡全球的今天,应该倡导教师率先成为从事终身学习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志愿当教师的应该比其他一般人更愿意学习向上。我国教育部“继续教育工程”规划的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政策可以说是终身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