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师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小学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简单的教学方示。毕业后一般应具备担任小学体育课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据调查,目前中师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基层地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按照常规教学,学生较难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体育教学的固有特点以及组织教学的复杂性,我们认为实施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培养过程。这也是当前中师体育教学改革中十分注目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南海师范九一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专门研究,对探讨提高中师学生体育教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依靠中等师范学校培养这一实际情况,中等师范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专业能力的训练,为农村小学培养具有一定体育素质的专、兼职体育教师,以尽快改变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量少质低的现状,从而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农村小学的全面贯彻、落实。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定探索,试论述如下:一、体育课教材的组织安排中师体育教学大纲指出: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根据大纲我制订了各学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中师生在体育教学方面应初步具备讲解、动作示范、观察与分析动作、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喊口令、指挥调动队伍、裁判工作、编写教学文件、创编各种体操、组织教法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途径目前有两种:一是从每周两节体育课中抽出一定时间专门用于能力培养;二是在每周两节体育  相似文献   

4.
中师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由中师培养目标“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所决定的。一、体育教学能力的函义与结构体育教学能力是一种高级、综合性的能力。它是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保证以最合适的方式和速度,以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有效的教学。它是人们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复杂的培养过程。因为这种能办的培养,不仅要遵循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教育部制定的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应具有担任小学体育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因此,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上述的教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首先应核了解体育教学能力所包含的内容。我认为,这种教学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组织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师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校已有多年没有招体育专业班,而现在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大部分都是普师班毕业生,这就要求中师毕业生必须具备担任体育课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在教学中根据中师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师的特点及任务,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情况,加强了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 加强中师体育教育,提高中师学生的体育工作能力,是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短缺的根本途径。我们在教师进修学校八四、八五、八六级中选择了三个普师班进行了实验性的探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根据实验校场地小、器材少的实际,开展以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迅速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三学年中,每学期都要进行达标测验。通过推行“达标”工作,向学生讲述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意义和实施办法,并参与测验工作。二、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  相似文献   

8.
引言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人的个体心理特点,这种特点符合相应活动的要求,并且是成功地完成这样活动的条件。 在英语中,能力通常用两个意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Ability和Capacity来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师体育生的特点及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培养学生讲解动作的能力、示范动作的能力、观察动作的能力及制作简易教具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培养小学体育师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合格的中师体育班学生,不仅要有热爱专业,立志献身体育教学事业的思想,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独立进行组织教学,科学管理学校体育工作,以及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各种能力。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决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我们在中师体育班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明确培养目标,打好专业基础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小学培养合格的师资。体育专业班学生,在未来的实  相似文献   

11.
<正>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依靠师范学校培养补充这一实情,中等师范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专业能力的训练,为农村小学培养具有一定体育素质的专、兼职体育教师,以尽快改变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量少质低的现状,从而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农村小学的全面贯彻、落实。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点关于中师学生体育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做法。一、中师学生体育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 1.会讲解。对技术动作的名称、要领和方法会讲解,尽量使用儿童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师体育班是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基地。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除应具有较高思想文化、专业知识等素养外,还应具备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中师体育班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体育教学能力: 一、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工具。讲解、评定、发口令、演示、练习等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指导。因此,培养体育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在体育教学中语言的表达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既要准确清晰、精炼简洁,又要形象生动,富于激励性和教育性。其中,喊好口令更为重要,因为口令是一种最简洁、最形象的语言,必须让学生掌握下达口令的基本要领和方法。二、组织能力体育课常在室外进行,外界环境干扰大;学生人数多、兴趣与爱好又不一致等。因此,一个体育教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广西体育师资严重缺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为明显,中师生担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根据我校学生的来源和去向,以及调查中学生的反映,提出必须加强中师普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1为什么在体育教学中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看,解放后到70年代我国教育基本上是以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甚至至今还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凯络夫教育理论是以传授知识为教育目标的,可是,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并不绝对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两者存在剪刀差,在学生中高分低能的大有人在。我国60年代曾开展过体育教学任务的大讨论,当时争论的焦点是体育教学应以传授知识、技术为主,还是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这里涉及到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能力培养问题,时至今日体育教学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从未来需要看,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性出发,对体育能力及其基本成分,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了4个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所谓表象,就是人们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当它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现出它的形象。运动记忆表象是运动记忆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表象是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各种知觉在形成运动表象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的运动表象可分为听觉表象、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及视觉与动觉的综合表象。运动表象在运动记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过去学过的动作,在回忆时多数是以运动表现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人只能反映当前存在的事物,也就是说只有感知形式的反映,而不能保持对过去感知过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7(4):176-176,178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 ,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过程。它既体现为以观念形态出现的精神活动成果 ,也体现为人脑的精神活动过程。体育意识就其形式讲 ,主要是感觉、知觉和思维 ,其中思维带有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含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体育知识是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 ,包括对体育运动客观过程的认识 ,对体育运动各种规律的认识 ;体育情感是学生对体育的情感和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 ,它是学生对体育…  相似文献   

18.
韩冰 《体育世界》2008,(9):55-56
21世纪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能力、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一、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内容1、自我锻炼能力。我们发现多数学生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中如何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去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尤为重要,它对高中生毕业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创新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