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但近年来,教师的师德成为网络热炒的话题,人们开始疑惑,到底什么才是师德?可见,师德是新时期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它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更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从教师的爱岗敬业情况、教师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认同状况、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等三方面来剖析师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师德建设是教师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学校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师德建设是一种有效且不让教师反感的做法。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的具体做法为例,介绍了用文化提升教师的师德自觉的系列举措:用学习丰厚教师的师德内涵;用分享升华教师的师德境界;用评比彰显教师的师德光辉;用关爱激发教师的师德情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指向教师师德责任履行的师德问责逐渐成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中的关键一环,这是师德责任本质的应有之义,是师德失范防治的现实所需,也是维护教育良序的必然要求。师德问责内容因其介入节点的不同而不同,于教师行动前的问责指向教师知觉与意志,于教师行动后的问责指向教师良心与行为。师德问责施行应以动态、全态、常态问责为实践进路,以教师自觉、自讼、自控为内核动力,以督责、归责、追责机制为外部保障,如此才能确保师德问责精准有力、科学合理地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4.
师德修养是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为师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教师幸福是师德修养的目标追求。当前,师德修养遇到困境,教师幸福受到威胁,具体表现为"俗福"与"雅福"的冲突、"社会代言人"与"自我代言人"的矛盾、"师德教育"与"师德修养"的混淆。我们有必要提出坚持"德福"的价值导航、确立合理的师德目标和修养重点、强调实践中教师品行的自我砺练是走向教师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安心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我认为,目前中小学校对教师教育和管理最重要的有三方面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弘扬敬业精神;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实行文化管理,让教师充分发挥才智。一、加强师德建设,弘扬敬业精神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近两年来,人们对加强师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师德教育成了学校对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何为师德?通常以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但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这个职业是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道德与学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与培养品德必须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才能完成教师应尽的职责。因此,师德绝不仅仅局限于职业道德,而应该涵盖以教师品格为基础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可见,师德与教师的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密不可分,离开思想品格,师德无从谈起,离开学识与才能,师德无从谈起。思想与品格、学识与才能构成师德的两个必要条件。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这两个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师德是教师的根本,是教师的全部,教师德为体…  相似文献   

7.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即高校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教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教师,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鼓舞教师,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教师.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提高对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营造一种有利于师德建设的环境,为教师搭建师德建设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担当培育时代新人重任的根本保障。师德的内在基础是心理健康,并且与职业心理健康相辅相成、彼此影响,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师德修养,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有效路径。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浸润师德素养、激发师德修养的自主性和形同多元主体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积极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以“师德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多年来,市教育党委、市教委以“师德建设”工程为载体,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的理念,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各项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师资建设,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形象最全面的概括,是教师灵魂所在。教师的师德态度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及民族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要克服当今评价教师只管教书不注意育人现象。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抓住师德这个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11.
师德建设的前提是对教师道德的认识,教师道德概念上的认识模糊影响师德建设的成效,通过对教师和道德在词源上发展变化来对教师道德进行释义,纠正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简称的不正确说法,对教师道德概念进行界定,在对教师道德重新释义的基础上,阐释教师道德的内涵,进而提出师德建设目标要自我发展与道德发展同步、师德建设内容要个体道德与专业道德兼顾、师德建设方法要主体反思与团体互助结合和师德建设途径要规范制约与职场实践并重的主张,视师德建设为教师职业生命历程的理解与诠释,师德建设不是对教师道德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是对教师职业生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德建设,针对师德蜕化的症候,师德教育应以增强教师不随缘而变的道德感、塑造教师健全人格为核心任务;在师德结构中,德性伦理比教师职业伦理更重要,师德教育应更加重视德性伦理教育;不做坏事是良善社会、良善生活的更为重要的保障,师德教育加强以不做坏事为目标的教师自我修养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地位和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保障。本文剖析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新时期高校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明确师德要求、落实师德责任、加强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开展师德竞赛和树立师德典型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基;教师修养,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承载着教师辛勤工作的结晶.拥有良好的师德,教师才能高效地进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师德的渗透,才能培养学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师德表现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针对初学数学教学中师德的表现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谈教师素质师德为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加强管理和营造良好师德氛围,是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学校管理应自觉更新观念,树立以教师为本新理念,调整思路,改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师德宣传方式,强化考核管理,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着力制度建设 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教师做人从教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为高校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我校一直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枢纽来抓,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师德建设与高等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把制度的建立与贯彻落实结合起来,把制度规范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师德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举措,初步构建起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准则和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概括为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和集体、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等四种体系。每种体系下面可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次。教师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8.
"师德"又称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应该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也就是说师德铸就师魂,遵守师德的教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典范,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1.依法执教是树立师德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育人为本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亦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从育人为本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一是不断提高教师修德明理的自觉性,为师德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不断健全各项制度,为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百年大计 ,育人根本。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 ,而决定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师德。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德称得上是教师的灵魂。专家认为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 ,道德的规范 ,人们的楷模 ,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 ,高尚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 ,简称为师爱 ,是师德的核心 ,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也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