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学界对于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两种不同的称谓,两者之间无论是概念的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着外在区别和内在联系.从"女权"到"女性",所反映的是历史语境的变迁,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变,以及女性理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变化;从"女权"到"女性",概念的变化意味着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 ,一批先进女性开始觉醒 ,并为争取自身的解放奔走呼号。在她们中间 ,吕碧城是一位杰出代表。她积极主张“兴女权”,并且将“兴女学”视为女权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在两性问题上她采取了冷静的态度 ,因而其思想具有平和的特色 ,并以其易于实践的特点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碧城不仅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 ,她本人也随处体现着新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3.
对于《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有很多学者从文字训诂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新的解释,都在力图证明孔子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这些新的解释都有缺陷。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看,孔子思想中确实应该存在着一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否认孔子对女性地位的看法,无益于女权问题在当今社会的解决。看待女性的权益问题,我们即要面对历史和现实,又要注重吸收孔子的"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女界钟》是晚清一部集大成的妇女问题论著,由金天翮于1903年7月完成。该书以倡导"女权革命"为宗旨,依据欧美女权运动的历史与现况,将中国各项女性权力的获得区分为当下与稍后实施两个阶段,最终希望凭借女权的全面实现,完成与男性共建"新政府"的使命。而要完成这一连贯的革命,金天翮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新式教育,把女性铸造成为"新国民",女性因此可以其"国民之母"的诞育能力,保证"新中国"的肌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女权思想萌芽,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女权思想逐步发展升华。研究这一时间段女权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也有利于指导现代女权思想的发展。小说创作在清末民初时期逐渐深入民众生活,小说作者从民众角度来反映民众思想和教育民众。小说中反应的女权思想,既是对当时民众思想的反映,也包含了作者对民众的教导与期望。  相似文献   

6.
吕碧城早年积极鼓吹女权并且从事女权的实践,而中年后却转向了佛学研究及"护生"运动。佛法观念中所宣扬的"众生平等"、"度己救人"与吕碧城男女平权思想的暗合;个人生活的际遇及特殊的人生感悟以及"女权"和"护生"思想之间内在的联系促就了吕碧城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女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要探讨"女权"、"民权"、"人权"这三个概念在近代中国是如何出现的。这三个新词先出现在日文里,后才在中文出现。因此笔者首先要概观中日间同一词汇的不同内涵和历史衍变,然后就这三个概念之中性别观念最明晰的"女权"概念分析其内涵的变迁。到辛亥革命为止,在有关"女权"的讨论之中出现了四个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做国民之母"、"尽与男子一样的任务"、"摸索新角色"、"拒绝在民族国家下的女性解放"。从这四个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所有女性主义代表性思想的萌芽。有关"女权"问题的议论,都是随着女性应该拥有"天赋人权"问题与指向建设国家的第一目标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吴丽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6-18
《简.爱》的同名主人公简.爱与《蝴蝶梦》中的主人公吕蓓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崛起的女权主义从"女权"到"女性"的发展。简.爱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都为争取平等权力而付出努力;而近百年后的吕蓓卡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意识非常强的女性,她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特质,将男性排斥在女性世界之外,将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来嘲弄。简爱与吕蓓卡的出现打击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冰心性别意识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潜入“冰心研究”的时候 ,冰心女性意识受到了质疑 ;尤其她的母爱文学被认为或乏于现代性 ,或乏于女性自我 ,或制造了属于男权话语的那种“母亲神话”,总之 ,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实 ,只要真正从冰心及其作品出发 ,同样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来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 ,冰心既具现代性的女性自我 ,又具女权思想。当然 ,冰心的女性意识也确实有一种将传统和现代整合在一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人说的不是自己的话,而是男人的话,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话语体系。因此,中国的“女权主义”还只能称作女权意识或女性思想,远没有形成“主义”。而且,这种女权意识或女性思想又有其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近代女作家吕碧城主要以文学名世,然而她的文集中有不少佛学论文,这些论文集中体现了她的佛学思想。吕碧城佛学思想特征在于将佛学与科学、民智启蒙、平等意识、女权思想等相互融合,而这也是近代佛学思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对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注是独树一帜的,妇女问题始终是她创作的中心题材。作为一个饱受男权社会之苦的女性,萧红的人生体验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经验,这一性别角色几乎规约、困扰和影响了萧红的全部生活,同时也规约和影响着她的全部创作。她的绝大部分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其创作中流露出自觉的女权意识。她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抨击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包含着她鲜明的女权意识,即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女性权利思想有一个由女学到女权的建构过程,该过程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时局变化相终始。他的反缠足、兴女学、禁早婚、倡女权,都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解读梁女权思想之意义,要将其置于晚清视野之下。还须看到,梁的女性权利思想与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也有切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一部闻名世界的不朽名著,小说中的的女主人公简·爱不屈服命运,与现实抗争的精神,追求个人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正是女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兴起之前,女性为争取个人独立以及各方面公平权利的表现。文章试图从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来讨论简·爱在与现实抗争,追求个人的幸福与平等权利时,她表现出来的女权思想所受到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说明经济因素对女性追求以平等权利为主要特征的女权思想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演达女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的"女权革命"思想,包括对封建政权统治下的中国妇女地位的认识;对争取女权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的设想;主张女性要自立自强;对妇女受教育和婚姻家庭关系的主张等。这些思想皆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的。他的女权主张,与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女权思潮紧密相关;与20世纪初女权思想内容密切相联;与20世纪初年中国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联为一体;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武晓伟 《中国教师》2014,(23):90-95
<正>进入性别研究领域已经有七八个年头,女性主义的作品也读过一些,但我一直不敢用"女性学者"来标明自己的身份,最多算是一名女性"学着",学着去理解和解读那些历史上和现当代的勇敢而坚定的女性们。《女权辩护》也被译为《女权辩》,是英国18世纪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即是一位女权主义先驱也是一位现代主义大师,在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她不仅自如地运用了意识流技巧,还通过大量意象传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些意象不仅赋予了作品广泛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物的心理历程.莉莉作画时的不同构想体现了其女性思想的变化过程——由偏激的女权思想到两性融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揭示了女性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女权运动,从清末兴女学、不缠足开始,起点既低,而且始终被统摄在男性主导的民族一国家宏大叙事中,作为从属的部分存在。这决定了中国女权话语的男性色彩和国家意识形态特征,也决定了清末文学女权叙事的男性想象特征。女性的缺席,女性体验的缺乏,使晚清小说的女权表达呈现着书写的真实与表现的不真实问题。对晚清女权话语与女性叙事的梳理,是理解和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表现的必不可少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黄玉淑 《考试周刊》2013,(96):24-25
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女权思想发生、发展都可以从女神神话中寻找到原型基础。一部女权主义发展史其实就是女神精神和神格不断被复活的历史,是女性的精神和性别价值不断被激活的历史。女权主义探寻的是女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在两性社会中如何获得平等权利话语的途径和依据。文章分析了各阶段女权主义的特点,探寻了其女权主义发展的神话依据和母神原型特征,为女权主义和女性寻找到了话语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