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将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因为某些原因,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必须重建教育敬畏感。教育敬畏感源于教育的外部认同和教育内部的神圣,其中教育内部是前提基础和关键。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首先源自教育内部核心因素———课堂敬畏感的削弱和丧失,因此,要重建教育敬畏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首先重建课堂敬畏感。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节节攀高,越来越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陈晨  岳峰 《教书育人》2024,(6):34-37
学术敬畏感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情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成有助于研究生反思学术与他人、社会的联系,形成坚定的学术信念,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学术行为。然而,这种兼具浩大与渺小、崇敬与谦卑、痛苦与惊奇等多种矛盾情绪的情感体验,应用在研究生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探析研究生学术敬畏感诱发源、积极创设各种条件,是增强研究生学术敬畏感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11,(2):30-30
李培根在2010年9月17日的《科学时报》上撰文指出,如果不能重拾对教育的敬畏感,中华民族崛起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梦。敬畏缘于什么?敬畏应该首先缘于对教育崇高和神圣使命的认同。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元帅毛奇有句名言:“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这句话足以让我们看到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selected a sample of 1,296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 mean age of 14.7 year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olescents’ values and dispositional awe, using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based on CVQ and D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adolescents’ dispositional awe was above a moderate level (M=4.75), with females’ aw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males’ (4.80 v. s. 4.70), that adolescents scored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values of self-discipline, public interest, ability and pragmatism, law-abiding and conformity, and human relations (M=5.13, 5. 05, 4.75, 4.69, 4.24), indicating a pro-social orientation, that adolescents’ value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dispositional awe, and that the pro-social values was predictive of adolescents’ positive dispositional aw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ultivating adolescents’ cherished pro-social values would help enhance their dispositional awe.  相似文献   

6.
敬畏感对于规约个人行为和构建有序的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但由于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以及西方科学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冲击,现代人越来越缺失了敬畏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秩序感、联系感和和谐感的哲学思维意识的培养,以期逐步树立大学生的敬畏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科育人能将教学与育人紧密相连,将育人价值落到实处。教师要站在学科育人视角下,积极探索实施路径:发掘教材建立育人主线、活用资源拓宽育人途径、建立联系丰富育人活动、与时俱进创新育人形式,通过学科育人,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敬畏感是一种同时具有"敬"与"畏"两个层面的道德情感表达,让人们在极限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以察觉到个人存在的不足。目前对于敬畏感的研究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等方面,根据大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课堂敬畏感,分析大学生课堂敬畏感失落的原因,并提出重拾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课堂是大学中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神圣殿堂,学生对这个殿堂应该有强烈的敬畏感。但是由于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学校学生处、团委和教务处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又要求过松,导致了学生对课堂敬畏感的缺失。为了重塑大学生对课堂的敬畏感,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师生互动,学校学生处、团委和教务处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学生也应该从内心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敬畏课堂。  相似文献   

10.
王利平 《考试周刊》2011,(65):36-36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出现滑坡,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的权威性有所降低,而新的道德价值体系还没有建成。在这种情况下,应营造良好的维系道德敬畏的社会环境,并根据道德主体的个性,重塑道德敬畏,形成道德主体的“内心秩序”。  相似文献   

11.
<正>心理学研究认为,敬畏感是一种人的复合性的高级情感,是个体在面对蕴含在社会、自然和他人身上而较之自身更为高尚、深刻、广阔的意义与价值时所产生的一种敬仰、谦恭、赞赏和试图超越、提升相对渺小卑微之自我的内心体验。敬畏与道德存在密切的关系。在道德教育中,敬畏感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个体内在精神、价值需求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时,受到客体蕴含的更加高尚的价值、意义的感召吸引而产生自我反省与超越。它可以让自以为万物之主的我们在面对自然、生命、公理和崇高时,保  相似文献   

12.
张富群 《师道》2012,(6):15-15
去年9月7日,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公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9成教师感觉压力大:教师最大的工作压力来自学生考试成绩,教育科研、班级管理。排在第二和第三。排在后面的依次为上展示性公开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日常课堂教学,课外个别辅导,备课,职称评聘,家长沟通,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展示、竞赛、评比等。(《新闻蚴鼢2011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3.
朱娟 《亚太教育》2023,(20):113-115
化学新课标强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学科融合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以“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以期能够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下德育中敬畏感的缺失,是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重要原因。若缺乏敬畏感,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与冲突,并导致学生过度的自我中心性,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通过重塑与维护师道尊严、教师自身有所敬畏以及加强德育实践等方法,可以让缺失的敬畏感归位。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语境中,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学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系统的科学研究而再现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状态、总体面貌、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和思想实质而展开的科学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文献考据学和马克思主义文献诠释学两个方面.前者着重于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考据,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后者着重于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中的义理的诠释,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只有把考据和诠释统一起来,才能建立统一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相似文献   

16.
高峰  李杰林 《大学教育》2022,(10):177-179
为了提升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学科竞赛的视角,开展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策略分析和研究。在介绍学科竞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科竞赛中知识的碎片化特征和利弊。以新建构主义为手段,依托专业学科背景的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探讨了碎片化知识的重构策略。最后重点阐述了作品构思与设计阶段的重构策略,个人与团队层面的零存整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郝霞 《科幻画报》2023,(4):237-238
现阶段,我国正在实行对教育的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并且实行了新课改。然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教学的基本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高中的化学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加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王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副系主任),两位学者就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教育技术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教育技术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的观点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万荣庆 《教书育人》2011,(26):37-39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校狠抓学科教研组制度建设,规范教研活动,营造教研氛围,使得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又被重新得到重视,但目前的学科教研组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等仍停留在开开课、议议课、培训等较传统的方式上。这种较单一的方式、较狭窄的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