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与开发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民国文学"这一看似陌生的概念,而"民国文学"这一概念,也十分有必要郑重地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范畴中予以提出,并加以讨论。"民国文学"相较于"现代文学",因其研究对象更为多元,时间范畴尤为明确,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和明确的边际性,不仅可以与"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呼应起来,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这一概念在学界内外的浮出水面,以及逐渐被关注,乃至被接受,应是一种可预期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民国文学"论争是学界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一次集体性反思。此次反思提出了三个值得再反思的问题:其一是政治对文学史的遮蔽问题,其二是概念的意义和替代问题,其三是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问题。这三个问题,关乎"民国文学"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价值意义彰显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打开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传统现代文学三十年研究的另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回到历史场域、重新发现学术生长点的新际遇。"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内涵。只有将这一内涵的研究置于重要地位,才能激活民国文学研究的生命力,才能在现实和理论两个维度上凸显民国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10):10-18
过去对新疆现代文学的研究往往把文学与政治(或意识形态)相剥离,以达到保持文学主体性和独立性的目的。然而在梳理新疆文学史的过程中发现:新疆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环境十分特殊,文学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很多情形下政权更迭对文学起着不可缺少的促进作用,传统研究方法已不再适用。引入"民国机制"所主张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历史现场,廓清新疆政治与现代文学的互动机制,拉近与文学、历史真相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正>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强调从"社会史"角度入手,特别是从社会历史体验带给时人的时代感受等方面来考察现代文学的思路与方法引起了学人的广泛关注。一系列的相关研讨,涉及到与文学相关的社会之方方面面,如"经济生活体验与文学书写""出版传媒、文化市场与文学生产""民国文化与生态""问题与方法""民国法律与现代经典作家""多重内涵的革命话语""国民革命经验与个人体验""革命中的知识分子""国民革命与性别书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立起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政治性"一直是估衡现代文学的主题词。进入80年代中期后,学界逐渐体察到政治理念对于诸多文学现象及文学本质的压抑与遮蔽,于是纷纷倡导回到文学自身,并主张用"现代性"重新考量文学。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学界对文学"现代性"的全面反思,以及"没有晚晴,何来‘五四’""民国元年起点说"等命题的提出,"五四"作为现代文学的起点地位,不断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此相应,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呈现出不断向前推移之势。但"五四"以其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有其不可替代的理由。因此在不能拔高"五四"地位的同时,必须要明晰"五四"在整个现代文学发展流脉中的界碑性和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正>文学与历史的对话是当今学术的一大研究方向。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观察中国现代文学是不是意味着文学研究从此与历史研究不再分别了呢?当然不是,对于文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角度最终都是为了展示文学自身的独创性,也正是在品味文学韵味的地方,文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出现的"民国"文学,"民国文学"的理论建构值得反思。对大陆学者而言,无论将"民国文学"视为中性的时空概念,还是将其视为一种精神资源,如果将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的文学天然视为"民国文学"的一部分,两种认识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部分。实际上,"民国"是一个变化的文化空间,只有从"空间"的意义理解民国文学,"民国文学"的活力才可能被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目前流行的"新文学"、"现代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对中国文学的解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本文指陈前述的文学史观缺点所在,从必要性、可行性角度,力举研究"民国文学史",以弥补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国文学史"被放逐,从而造成大中国文学史谱系断裂的历史性遗憾。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白话文学主体地位的确立,小说为"文学之正宗"观念也深入人心,作为讲授白话文学创作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其基本框架也是以此为基点建立的。而散文作为现代文学的边缘文体,不但要让学生体会其被边缘的历史,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散文在现代文学整体中的实际贡献,形成新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国文学史概念逐渐凸显出来,对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学术界尚有疑虑。其实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精神得以恢复的表征;现代文学在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其多元化格局、作家生存状态、作品的内涵与文体等都打上了深刻的民国烙印;遮蔽了民国视角,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与正面战场文学等重要的文学现象便得不到真实的反映与准确的评价。历史依据确凿存在,概念的合法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国文学"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有理论倡导者,也有文学史写作的实践者,有默默耕耘者,也有不同程度的质疑者。今年7月,"国民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宾学院召开,境内外学界的一些民国文学研究专家莅临。利用会议间隙,本刊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李怡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张堂錡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中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福春研究员,就这一学术话题的方方面面加以质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怡于2009年提出关于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范式“民国机制”在民国文学研究里取得了方法论上的突破。由于形成时间短暂,它还需要经历诸多现实的考验。在命名方面,“民国机制”实际指的是民国文学机制,它所作用的对象依旧是中国现代文学,实质未能跳出“现代”意义的内涵。同时,研讨还包括“民国机制”划分边界的依据和时空影响。李怡把酝酿“民国机制”的时间定在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依旧未能跳出以“国体和政体”作为文学史划分依据的桎梏。虽然中华民国曾作为一个政权符号存在,但“民国机制”并未能在当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李怡并没有对文学史观和价值评判标准作出一个完整的解析,所以学界对民国机制“能包容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这个命题仍需质疑并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战争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一般被置于"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并一度夸大了其中文学发展的种种不足,这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战争"本身的简单认识。要深入细致地梳理这些文学现象,就有必要适当跳出我们先前的完整统一的"民国(中国)文学史"视野,在更为复杂的文化逻辑中予以辨析。战争虽然摧毁了已有的文化出版业,但却藉由迁徙开拓出新的空间,文学精神也因战争的洗礼而获得新的品格;战争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多重时空内涵,并开拓和深化了一系列文学固有的主题。中国现代文学在第三个十年有了一份稳健与自信,中外文学有了平等对视、并驾齐驱的机会。总之,战争时期的文学生态丰富而复杂,它不是简化恰恰是加强了中国作家精神世界的多样性。文学在第三个十年进入中年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向了真正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现代出版是现代文学的摇篮,现代出版作为一种物质形式不仅孕育了现代文学,反过来,又借助现代文学而获得了自身更大更快的发展.它不仅仅是现代文学的生存手段,还对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结构性的反作用.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出版文化影响下的文学"转型"主要出现了两次.  相似文献   

18.
在近现代历史上,来自四川与重庆的文学发展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民国时期巴蜀湮没文学进行研究,可以突破知识的区域阻隔,使文学史书写能够摆脱既有框架的束缚;避免历史破坏性力量(如战争)的干扰,发现重要作家被"遗忘"的声音和书写痕迹;修复和还原那些行将消失的珍贵档案材料,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进行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分析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的现代文学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逐渐建立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都怀疑其独立性,因为其更像是附属学科。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现代文学的确是新兴学科,和我国传统古代文学发展性质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现代文学扮演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它见证了我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目前来看,现代文学历史不仅仅是我国特色的人文学科,更是生命力强盛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引入"民国史视角",可在"具体的国家历史情态"中探寻现代文学的生成机制及其丰富内涵。现代行旅散文是现代作家在民国这一特定时空中的感知经验与游历体悟的文本呈现。从民国史的视角观照现代行旅散文的创作,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具生命力的入口,还原现代行旅散文创作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