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中的老子形象立体多面:《庄子·内篇》的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的老子多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赞同老子又反思老子,使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庄子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2.
《婴宁》的文化解读与小说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评论》一九九九年第五期发表了杜贵晨先生《人类困境的永久象征———〈婴宁〉的文化解读》一文,(以下简称《解读》)观其解读小说文本的“考据”方法,味其以文化精神诠释小说的独特思路,启悟颇多,但又觉得这一《解读》,不仅关乎对一篇小说的理解,而且投射着当今小说文化研究中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出不同思考以供商榷。《解读》一文最核心的观点是:“婴”与“撄宁”,出自《庄子·大宗师》,《婴宁》即《庄子》“撄宁”思想的演义。这确实是“近三百年来未见有揭出者”的创见。但是结论还不能令人诚服。因为,《婴宁》…  相似文献   

3.
陈撄宁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对老庄道家之学有精深研究。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以《庄》解《庄》","以现代科学解《庄》",体现了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对庄老关系的理解、《庄子》的价值等方面的说解则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力追求闲适生活的人、闲适思想的开创者。庄子从生存哲学层面上对"闲适"提出了理性的思考,通过"游"、"忘"、"化"等可达到闲适的途径,描述了"以明"、"心斋"、"心闲"、"撄宁"等闲适的心境。庄子的闲适是一种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无法实现的现实局限性。庄子的闲适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人闲适情趣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美丽的生命》。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分别由《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三个话题组成。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到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美丽的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呈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的美丽图画,让学生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命,用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达生》是《庄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庄子重"生"的思想。达生即通达生命,探索并通晓生命的实情,探讨如何处理生命、生存、生活、精神、心态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畅达和自由。本文旨在解读《达生》及《庄子》其他相关篇章中关于达生的思想,从而发觉其蕴含的自我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认为生命是道的体现。庄子的生命和谐思想包括养生达生、体道而行、心灵和谐等。庄子与道和谐的生命观为人类提供了非宗教的、超越理性的生命关怀,使人类找到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研读《婴宁》文本,分析婴宁的人物形象由"笑"到"不笑"再到"哭"的变化过程,折射出其思想性格丰富多层性,考辨婴宁的命名并非传统的法家式的"婴逆鳞"说和道家式的"撄宁"说,而是出自《晋书.王衍传》之俗语"宁馨儿"三个字,并且综合比附《婴宁》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的命名来源都与"宁馨儿"有密切关联,婴宁与王衍在不同的时空观照里其形貌到精神内核都有一脉相承的元素。而所有的人物命名其深刻根源都源于蒲松龄的儒家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以及借花妖狐媚来寄寓褒贬世态生活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既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反映,又是道家"撄而后成"的人生哲理的通俗演绎,体现了作者儒道互补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