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住宅商品房数据,以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支出比重、房地产行业的国家资本金和保障房投资额三个指标来度量政企合谋,并结合需求和供给因素,考察了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我们发现,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支出比重、房地产行业的国家资本金与房价显著正相关,而经济适用房投资额没有对房价发挥平抑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控制房价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改革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税制改革后续配套措施不落实,加大了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必然要寻求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打开方便之门.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获取巨额的土地出让金;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来招商引资;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带动建筑物税和房地产税快速增长;利用土地抵押贷款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等方式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土地财政暂时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本文就解决土地财政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1.土地财政和土地垄断供给.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大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可靠而稳定的税收来源,在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承担了财政支出的主要责任,而收入却不足以维持,土地就成为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政府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同时,历史因素形成的二元土地市场结构和完全垄断的土地供给模式为“土地财政”提供了重要支持.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垄断供给主体,势必通过制造“地荒”以提高拍卖价格,以此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新“地王”不断产生,土地价格急剧上涨.土地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房地产商品的成本,进而推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4.
土地历来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国民政府一度将田赋税收划归地方财政。以甘肃省政府为中心的土地整理的实施,旨在稽查地籍,核实辖区土地数目,重新厘定田赋科则,以解决省府财政拮据现状,故积极推行土地陈报。本文就甘肃省政府土地陈报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国家实行税改以来,“土地财政”开始在各个地方政府盛行,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产生强烈的依赖,不加节制地施行“土地财政”,导致地方财政收入愈加单一化。通过对地方财政收支数据、相关法律及政府文件进行研究,总揽“土地财政”的影响及大致脉络,并从法律基础出发探究“土地财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未来发展路径。依据前述研究给出最终的法律规制建议,对于缓解“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给出适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法律解决之道,本文的侧重点在于从法律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程序化改革规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对我国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打击.从政府负债理论分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成因是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协调、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一致、财政软约束等.应针对地方政府目前债务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土地出让金的分配制度,叫停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打捆贷款”模式,考虑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力。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经济学基础、制度性基础及现实性基础的分析,认为在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具有可行性,但仍需要就此对《预算法》及相关制度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重,已经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已经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土地财政"的现状、成因及其弊端,最后提出"土地财政"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财政规模水平及演化特征的分析和评价,能够引起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规模适度性的重视,为完善新时期财税体制提供理论参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2000-2014年的财政规模进行纵横向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区市财政规模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样本评价期内中国省级财政规模总体呈现"东部平稳,中西部波动"的发展态势。为实现财政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财政规模适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立法对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不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尤其体现在财政与税收领域--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税收法律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税收自治权权限规定过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分配不合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税收减免制度不科学.针对以上问题,宪法和法律应明确中央及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加大并科学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赋予民族区自治地方财税方面更大的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应在坚持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原则下,主动且充分行使财政自治权和税收自治权.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本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个利益调整的交汇点则是农民的土地。长期以來,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赶不上土地城镇化速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严重失衡,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的比重居高不下,以及传统的考核机制和政绩观,是地方热衷于扩张城市土地的根源。土地财政成为地方的重要收入来源,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然而土地财政的支出重点还是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作者认为,在整个土地的增值过程中产生的净收益(剩余)中,农民应该享有剩余索取权,获得属于他们的份额。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橫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大幅度地減少中央部委掌控的专项资金,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同时要探索改进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对权力的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夯实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地出让金制度:成效、困境、反思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出让金制度作为我国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制度之一,目前面临着种种困境,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通过对土地出让金产生、发展回顾,分析土地出让金制度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探讨土地出让金制度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十多年里,“土地财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土地财政”的正面效应不容否定,但“土地财政”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且难以持续.因此,地方财政收入模式急待转型.建立新的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模式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变土地财政为税收财政;完善分税制改革,改革现有地方税种;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立法对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不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尤其体现在财政与税收领域——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税收法律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税收自治权权限规定过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分配不合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税收减免制度不科学。针对以上问题,宪法和法律应明确中央及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加大并科学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赋予民族区自治地方财税方面更大的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应在坚持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原则下,主动且充分行使财政自治权和税收自治权。  相似文献   

15.
结合《物权法》与物业税的内涵及法理关系分析了物权界定的意义及《物权法》下物业税应收的范围,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而言,物业税应当独立于土地出让金之外,采取中小口径的征税方式。尽管舆论寄希望于物业税开征来平抑房价,但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物业税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地方财政体系,而非民生所向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胡耀宗 《教育科学》2012,28(1):62-65
世纪之交的最近十余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校管理新体制基本确立,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展,其中地方高等教育承担了规模扩展的主要部分,但也带来了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持续恶化,省域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差异不断加大,这些表现与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出现的财政危机具有相同的趋势。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财政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教育财政能力的概念框架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从中央政府、省政府、地方政府等教育投资主体入手 ,建立分析近代教育财政能力的框架 ;二是教育财政能力由教育财政汲取能力、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教育财政调控能力组成。中国近代教育财政汲取能力逐渐增强 ,近代公共教育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教育经费 ,在财政中所占比例较低 ,教育财政规模小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逐渐发展 ,但在税收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调控能力加大 ,但由于教育财政投资逆向发展 ,使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处于不利状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其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运作类型,世界各国教育财政体制可分为协作式、分离式和委托式三种.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财政体系反映了各国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权责职能,也反映了对市场和政府资源配置机制的不同态度.分析各国教育财政的机制特征,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下,土地财政问题普遍存在.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的土地财政问题体现更为典型.本文从规模、结构的角度梳理了河南省土地财政发展现状,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方式,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土地财政形成的两个原因,即外在的财政压力与深层次的二元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