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德中育儿     
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在灵活的形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在民主氛围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与家长配合下培养幼儿道德。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高级情感是指由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它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三方面。幼教工作者和父母们若能因势利导,激发幼儿上述3个方面的情感,加强教育与培养,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其次要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幼儿的内心感受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4.
杨琴 《学周刊C版》2014,(6):215-215
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其次要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幼儿的内心感受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5.
杨琴 《考试周刊》2014,(5):184-184
培养幼儿道德品质,首先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其次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孩子的内因,逐渐促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6.
关于幼儿道德动机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幼儿道德动机水平的初步研究李道佳一在早期教育中重视研究道德动机的价值在于判断某一幼儿被激发的道德情感、行为表现的内在倾向,同时也预见这种被激发的情感、行为再次重复的可能性,从而使教育者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鼓励其良好道德动机的建立与发展,防止与克制其...  相似文献   

7.
儿童道德感的发展问题首先引起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关注。但迄今为止,西方国家构成道德教育基础的三大理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忽视了对早期儿童道德感发展的研究。这三大理论都认为儿童基本上是自我中心的、享乐主义的、非道德性的。幼儿阶段道德感基本上没有获得发展,也没有必要进行幼儿道德教育。然而三大理论在最近几年内受到严厉挑战。  相似文献   

8.
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孩子的内因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9.
激发和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有以下一些途径:1.以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高尚的道德情感来感染幼儿。一般说,幼儿向往好人好事,有上进心,好模仿。我们可以通过幻灯、图片、朗诵、歌舞、故事、儿歌等多种形式,利用生动的形象,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当幼儿想起邱少云的形象和事迹,就会产生为了胜利,必须严守纪律的爱国主义情感;想起雷锋的形象和事迹,就会产生一心为公、一心为集体的情感;想起“小兔乖乖”就会产生机智、勇敢的情感;想起“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就会产生对贪心人的厌恶的情感。2.开展集体活动,利用集体舆论。幼儿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组织幼儿的集体活动,以此  相似文献   

10.
对多媒体技术、经典国学以及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前提下.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经典,融合多媒体技术和经典诵读两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因势利导,抑制幼儿情绪发展中存在的不良特性,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关感等情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说明了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背景与水平,并对其发展脉络展开了分析。同时,在明确幼儿道德情感培育前提条件的基础上,从爱、自由、幼儿全面发展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幼儿道德情感培育中的三种路径,旨在推动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的升级,促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道德感的社会性及其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作风、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绪体验。道德感是高级情感之一,是一种非智力因素。道德感是由社会性需要而引起,在社会实践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历史年代,不同的社会制度,其社会道德标准不同,因此,人的道德感受历史、社会所制约。道德感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对学生的成长将  相似文献   

13.
人从来到世间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在亲人的照料和爱抚中体验人类社会的情感。所谓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性需要所引起的情感。它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实践感等,是人类的高级情感。研究表明,三岁前儿童就有了最初的社会性情感的萌芽。到了幼儿期,这方面的情感便有了明显的发展:在道德方面。幼儿能根据成人的态度简单地区分哪些是好的哪些走不好的,并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在理智感方面的发展表现为好奇、好  相似文献   

14.
民间故事对于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性认知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接受德育具有尊重权威、观察学习、经验认知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幼儿德育活动的民间故事应具备叙事形式特征、内容情节特征、教化功能特征。应从“讲授民间故事,培养道德信仰,激发道德情感”“表演民间故事,获得道德体验,陶冶道德感悟”“创设德育情境,深化道德理解,培养道德人格”三个方面构建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德育活动教学路径,使民间故事与幼儿德育相结合,利用传统美德更好地实施德育,提升幼儿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学生的道德践行危机入手,分析道德信念弱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道德感的原初动力机制原理,分析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之间的关系,指出要提高道德的实践力,需要确立一个以审美情感为发展源头的践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道德信念的执行力度,寻求道德践行危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冲突,使一些研究生陷入到"自我情感"迷失、道德感失衡、正义感偏颇、敬畏感缺失的境遇,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基于情感视角重新审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从道德情感层面提出适宜的治理措施,是构建情感性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范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惜物感是人类社会情感——道德感的具体化,是指对周围环境和物品的爱护,有珍惜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反应。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接受情感教育的规律,以体验为核  相似文献   

18.
利用蒙学《三字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能激发幼儿爱国情感、加强幼儿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幼儿热爱劳动、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道德的败坏,他的智商越高,危害就越大。好的思想品德是人际交往的支柱,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十七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是与欧洲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不断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理性主义逐渐向情感主义转化,观点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对道德感的重视,注重对人心理和道德感的研究。本文前人对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中的道德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品德教育如何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变化趋势,创设教育情境,内在地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引导并巩固其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的统一,是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觉得下列方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是符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一、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形式,萌发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共产主义道德准则的理解,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步,只有认识了准则,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倾向。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形象,具体、直观的,加强幼儿道德认识,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运用具体形象的材料,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给他们讲故事,观看电影、录相、演出,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