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村上春树用了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1Q84》勾勒出了一个复杂且危机重重的社会现状,这是他从关注人物命运到社会命运的转变代表作品。本文以月亮意象的选择依据、象征意义、现代启示来探寻其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秉承了与传统日本文学相异的内格特质,通过借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陌生化的理论拓宽了他的创作手法。他的最新小说《1Q84》对"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小说中框架、情节、语言的新风格等方面。作者从新手法创作旧事物,读者从新角度观察旧事物,"陌生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使《1Q84》更具可感性。  相似文献   

3.
张昭质 《文教资料》2011,(36):89-91
暴力因素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多有呈现。在《1Q84》中,“暴力”则是指周围世界强加给人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对人的侵害包括多个方面:家庭暴力、思想暴力以及体制化对个人自由的侵犯。作为一个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浸润的作家,村上的反暴力、反体制化倾向非常鲜明地体现在《1Q84》中。  相似文献   

4.
《1Q84》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塑造了青豆与天吾这两位独具特色的男女主人公形象。青豆是一位拥有独特个人魅力的女性,是小说故事情节得以展开的关键所在。青豆有着面容姣好但无明显特征的外貌、特殊性质的工作,她童年成长环境使其与父母断绝关系,加之无法磨灭的宗教信仰、性与爱相离相辅的恋爱观和难以界定的社会性,所以出青豆这一女性形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夏怡 《文教资料》2012,(33):77-79
《米》是苏童“新历史主义”系列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特定时代背景下主人公五龙由流浪者到地方一霸的堕落生命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种种形态,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以探究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余华用手中的笔表达着对生存的深深思索,体现在《铸剑》与《鲜血梅花》两文中就是作品表现了一种很强的虚无感。但是由于时代不同,他们的这种虚无思想的根源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虚无抑或陌生?——勒维纳斯死亡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死亡就是虚无,只不过虚无被包含在了存在之中.勒维纳斯认为,这种做法会导致一种毁灭他人的倾向.为了使他者不受我的侵害,死亡必须被看成陌生,从而赋予死亡以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8.
存在与虚无     
花瓣零落成泥,依然花香传递,生命归于尘埃如花瓣零落,依然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在现实社会里树立起自己的精神标杆,无畏地抵抗绝望、堕落与虚无,从而获得激情,明晓行走的方向——那就是书籍,它是智慧的传承,精神的支撑。然而,在青春文学泛滥的今天,在娱乐精神大行其道的时候,轻松愉快的阅读方式成了读书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飘》是一部优秀的美国小说.本文从作者的生平、创作诱因、文本分析等几个角度对作品进行解构,把握人生的虚无与成长的孤独的主题意蕴,为全面理解作品提供一种可能的陈述.  相似文献   

10.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虚无思想体现最为集中的一部作品.而这种虚无精神的内核是通过镜像、雪、死亡等一系列的意象来体现的,《雪国》向读者营构了一个虚无的意象世界.它不仅是川端康成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悲观心态.  相似文献   

11.
12.
1Q84     
1Q84年——我就这么来称呼这个新世界吧。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1Q84     
  相似文献   

14.
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希望花出的每一分钱都能物有所值,这是一个市场化环境中的通行观念。技术的标准化、低端化、强调应用价值,由此成为主流声音。  相似文献   

15.
沈晓平 《海外英语》2011,(5):234-235
Both the two short novels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v by Hemingway and Barn Burning by Faulkner are well-known.Macomber and Sartoris are protagonists in these two novels respectively.Both of them were betrayers to some one and to themselves;both of them had the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in their life and grew mature.This article is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no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te of passage to explore their common theme:To B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Not To Be,a life with self-determination and self-respect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than a life without self-judgment and dominated.  相似文献   

16.
《防守》是纳博科夫以时间为线索,谱写了痴迷象棋的卢仁的一生。它涵盖着作者所贯彻的两重对立性观点:在现实与彼岸世界中塑造自我概念;讲究主体意识在时间上的作用,从而衍生出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性思考。很明显,针对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作者并未给出标准性的答案。然而,他却在小说中留下这样一个伏笔:在变化的时间内,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驯焊记》中彼特鲁乔对凯瑟琳娜的驯服并不是以爱情为基础,《驯焊记》展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残酷的迫害。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主旨是探讨与解答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为教育理论建构提供理论基础。这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阐释与揭示研究教育问题的思想方式,以便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前提性反思。而常识中认定“批判”是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把教育哲学的性质论定是反思教育历史、批判教育现状(教育问题)的理论,这就需要辨析“批判”可否成为教育哲学研究的旨趣,理清批判对于教育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切实把握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和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学会生存》是全球教育界颇有影响力的作品,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式的著作.但是将“to be”译为“生存”,笔者不敢苟同.因为纵览全书,该书所描述的是一种人类对存在意义的追寻,是从本体论角度讨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而这并不仅仅是“生存”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重新探究“to be”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I.THETWOPRINCIPLESIn 1 96 7GriceproposedthelaterfamousCOOPERATIVEPRINCIPLEwhichhasfourmaximsasfollows:(1 )ThemaximofqualityTrytomakeyourcontributiononethatistrue,specifically :(i)donotsaywhatyoubelievetobefalse(ii)donotsaythatforwhichyoulackadequateevidence(2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