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十分重视文学的“内部研究”,这与他们“纯文学”的文学观密不可分。无论是对文学本质特征的界定、文学存在方式的分析,还是对文学史写作的探讨,从中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的学理论历史来看,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要到重要的转变历程;“感”在中国古典的传统学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一个十分中心的位置。当代迅速移植过来的理论仍然在我们自身固有学话语的外面,因为西方现代是“感性的转向”的论,而我们则是从感性转向“理性”话语体系,这是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韦勒克作为新批评派的扛鼎人物,对于文学史的构建有其独到见解,他在代表著作<文学理论>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透彻的阐释.韦勒克主张将回归"文学性"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要义,这一主张及其相关理论不仅对于英美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我国当代的文学史写作也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韦勒克的文学观主要是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理论与文学研究方法融为一体。他认为文学具有其独立性和独特性,文学研究处于第一位的应该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不应该把文学的研究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混同起来,或者用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代替对文学的研究。韦勒克重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重视"类型史"、"规范体系"对文学史的意义,这对文学史的研究无疑是很有创新意义的。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缺陷在于未能把"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的基座长期以来安放在认识论上,故而将文学视为对生活的认识就自然会产生出文学本质论及其文学的意识形态理论,文学也就成为人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从而忽略了人类主体的心理精神需求及其需求的表达和满足与客体对象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属性之间所建立起的价值关系及其文学价值意义。因而文学理论体系的基座应该是建立在价值论上,应该重构文学价值论基座而使文学理论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文学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为人生的艺术,是特定时代人们的道德生活、伦理价值观的审美表现。但是当前的文学理论教学整体上较为忽略对文学伦理精神的关注,缺乏对文学理论、文学知识的价值伦理角度的阐释以及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强化文学伦理本位是文学理论教材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需要关注媒介文学的伦理问题,强调文学主体的意义承担、责任意识和审美价值的道德评判尺度,这也是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必须向文学的内部扩展,深入到具体作品的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向外拓展空间,扩展到文化层面,打破纯文学的苑囿,进行跨文学实践等,进而对困境下的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文学理论的危机使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再次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建设现代化、科学化的新型文学理论客观上要求走出科学主义传统的阴影,倡导和确立一种开放的、充分吸收后现代思想精髓的新科学精神。建设科学化的文学理论必须富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精神,必须加强文本学建设,重视文学理论学科的基础理论性诉求和原创性。必须在维护学科独立化、自律化和促进学科交融互渗两方面追求一种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以高校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为切入点,针对学理论学科中存在的“本质主义”的质疑进行了反思。认为只有将“本质”悬置起来,学理论才有可能走出当下“失语”的困境,而真正获得“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12.
今天,文学理论教学陷入了困境。文章对此进行了反思,主张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师德感,并不断为自己充电,寻求知识的相对完备和新鲜;要明确现实语境下的教学目的和授课模式,把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需要区别开来,因材施教;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层次地增加文本感受量和理论素养;教材要在注重实践性的基础上提高理论性而不是在提高理论性的基础上兼顾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论到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论述,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文学生产;另一方面,文学又以审美的方式生产出意识形态。文学往往通过“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产生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80年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的纯文学论、纯审美论对文学的极端政治化具有纠偏作用,但对美学超离意识形态性的过度张扬却使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变得有些肤浅了。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阐释行为必然以命名为主要手段。通过命名 ,阐释主体重构着他的阐释对象。由于文学现象是外在于阐释主体的精神存在 ,所以对它的命名就被要求着认知性 ;又由于阐释行为本身即暗含着对于对象的规范 ,具有主体性介入 ,所以命名在追求认知性的同时还必然地具有价值性。通过对文学理论命名的这种二重性特征的剖析 ,反思文学理论的学科性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一些教师对课程本质和新课程要求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从人们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上去深究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认识课程的方式在"存在性"到"个人性"两端上摇摆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疑惑,只有在存在性与个人性之间来思考课程,才可能接近课程的本质,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当社会文化发生变革时,文学与文化总表现为双向运动:一方面,文化变革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文学出现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文学又担任着重要精神职责,成为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正是这种关系,造就了 20世纪40年代中外、古今、雅俗文化的综合,80年代精英文化和90年代大众文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文论思潮彻底颠覆了文学四要素所包含的传统文学观念,其策略是割裂符号与世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动摇传统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基础。后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反现实主义、反人本主义、反文学意义、反文学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阶级斗争并不具备普遍性.但在游国恩本《中国文学史》中到处可见阶级斗争学说对文学史的曲解和附会.这本老文学史不能再用.  相似文献   

19.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中提出了"文学介入"理论,"文学介入"旨在揭露不同阶级的人的处境,起到干预社会的作用,达到引起行动的效果。狭义的"介入"指向政治介入,揭露一定阶级的人的处境。广义的"介入"指涉现实生活世界,包括了政治生活在内的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文学介入依据词语与物的对应关系,在意识中呈现对象,依靠"作者—读者",通过"揭示—被揭示"的方式实现。文学介入是以意识的自由为前提,通过"作者-读者"交互显示自身的自由的方式,揭示人的自由。自由始终在场,人的自由,自由的人始终是"文学介入"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s disoriented.Using Terry Eagleton’s ideological criticism the paper analyzes British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s development and gives the definite answ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