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在建设学术环境、促进科技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校科协存在组织发展比较缓慢、运行管理机制不够规范、教师对科协活动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高校科协发展的思路是: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工作主线;优化学术环境;创新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科协组织的调查表明:已建科协大多是以综合类和理工类大学为主的本科层次的地方高校,且形成了独立建制、合署办公、虚拟混合三种模式;高校领导对科协组织建设的认可度与支持度达60%,学校最高领导层担当高校科协主席达76%,教师与学生对高校科协组织评价的认可度分别高达79%和69%;学校拨款是高校科协组织的经费的主要来源;高校科协代表大会基本能正常召开,但加入科协组织的教师与学生的数量甚少;高校科协经常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但他们以服务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群体;科协举办的科普活动较少,潜在的科普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缺乏动力,发展缓慢;缺乏主体,凝聚力弱;基础薄弱,工作人员少;缺乏资源,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制度建设,难以发挥作用。为此,建议:科协要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搭建开展科技普及与传播的工作平台;改变自上而下被动开展科技普及与传播工作的形式,采取引导方式开展活动;提高科协组织负责人的认识并组织他们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协组织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基层群众组织,对促进高校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科学普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深入研究当前我国高校科协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规律,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及建议,对更好发挥高校科协作用,加快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竞赛一直是各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常用途径,高校在开展创新竞赛时是否应该更具有针对性,一直困扰着高校创新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调研等方式,对不同年级、性别、年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剖析,深入的了解科技创新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并在科技创新竞赛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度、科技创新竞赛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水平、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群体趋向是否有明显的规律性等方面,解析科技创新竞赛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并对此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教育又是高校工作中的难点与突破点,而大学生科技组织在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中便是良好的工作桥梁,在高校学术氛围构建、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教育工作开展等方面的优势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实践调研应用分析阐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又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对高校的学生科技组织建设有一定的促进改善作用,同时为创新教育工作开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应确立的原则与目标;提出要加强组织管理机制、条件保障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建设,努力创设科技活动有利条件;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内容与形式创新和载体创新,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指导作用和部门配合作用等各方面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成效.本文希望为日益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高校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战略思想.我国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督导工作在完成这一任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搞好督导工作,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以育人为本,着眼于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以教师为本,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学习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协在信息网络建设中可以通过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科普资源数据库、知识产权数据库、科技政策数据库等信息库,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改进高校科协的交流手段,更好地为高校科技事业服务,加强与地方科技部门的联系,发挥大学生区域创新中的应用作用,从而推动高校科协事业向更深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高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强学生和教师思想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如何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养人才,是值得高校认真探索的课题之一。新时代,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可切实推动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提升,为其成长与发展奠基。因此,在组织、进行高校大学生育人工作实践活动中,应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进行研究,设计更具科学性、人性化的育人计划,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优质条件,促使学生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状况的复杂态势,该群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塑造教师人格魅力入手,创新工作内容、方法和机制,提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系科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南京师范大学朱桂兰高校系科领导干部是高校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担负着贯彻、落实校领导作出的决议、决定等任务,而且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组织教学、科研及科技开发等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某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大学生群体实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养模式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与高校教师科研素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教师的科研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必定能促进其科研素质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着力建构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协同理论在自组织上的应用,协同创新理念被引入教育领域,旨在打破高校传统封闭的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生群体是高校活跃的创新中坚力量,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方向与主要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学生党员因学制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三个对象群体的党员发展"三位一体",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和实现学生的基本利益诉求三个方面的党建工作目标"三位一体",以及学生党组织、党校和"学生党建活动组织"三类组织的组织创新"三位一体"的思路,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同时,从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联系工作模式创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三位一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协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科协组织的性质和作用,从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和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行用,阐述了高校科协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开展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可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将团学组织融入创新创业工作,以团学组织的作用、效能,不断优化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质量,从而促进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优势,分析了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价值,提出了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各级高校都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章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及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个原则,提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高校高知识群体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和改进高校高知识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工作,努力把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人员争到党的队伍中来。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高知识群体组织发展工作现状,探讨了培养和发展高校高知识群体入党的新路径、新方法和新实践,以期让更多的高知识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宣传者和实践人。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工作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地方高校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人才队伍不稳定、科技经费投入偏低、学科建设薄弱等。为了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地方高校应该立足地方,积极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去,同时要加强学科建设,培养特色学科,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