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纠正了20世纪幼小衔接课程探索时期的“幼儿园课程向小学看齐”和“小学课程向幼儿园看齐”两个极端倾向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为解决“小一问题”的频发,再加之终身教育思潮的涌进,促使日本加快前进步伐,逐步形成了以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为理念,以幼小课程整合为重点,以资质与能力为导向的日本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在衔接“规模”“层次”和“小一问题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日本幼小衔接课程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努力走出知识取向衔接的误区,将未来社会所需的儿童资质与能力巧妙融入衔接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加强幼小交流互动,彰显其双向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幼小外语课程衔接中日比较研究,发现从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法等众多方面两国都极为相似,在幼小外语课程衔接过程中,使家庭与学校进行协作,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小外语课程衔接的环境,促进幼小外语课程顺利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教育环境,以此保证两国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幼小一贯”教育改革历经十余年,坚持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协同,体现幼小一贯理念,建设幼小一贯课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自身的教育价值,指向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小一贯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虽然我国幼小衔接新政策划定了幼小衔接期,在教育目标、内容、要点、原则等方面提出一致性与连续性要求,但目前,我国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是单向衔接,还未形成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因此,借鉴日本“幼小一贯”课程改革经验,我国建设幼小衔接课程要在课程理念上,坚持独特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共同点的衔接;在课程实施上,要加强幼小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4.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差异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不同,两个阶段的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也不同。幼儿园教师一般比较关注幼小衔接,也会组织一些有关认识小学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并认为有效的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但是对如何让幼小之间配合缺乏全面的认识。小学教师大多不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普遍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的事情,幼小衔接与小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衔接什么、如何衔接不太了解。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态度导致双方无法双向奔赴、互通互联、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加强幼儿园小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语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即课程目标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中日的教育发展具有相似的文化教育背景,在学前教育方面均设有托儿所及幼儿园,两国坚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在小学科目设置上也较为相似。日本的幼小衔接工作相对我国起步较早,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学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该国实施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提供参考。因此,阐述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对幼小衔接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并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从中借鉴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日本东京都品川区的一所“幼小衔接”示范校为案例,分析该校在“幼小衔接”上从教育管理到日常实践进行的探索.一方面,学校从深化教育目标、校园空间的建构、师生组织管理和时间配置四个方面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从师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实践,“幼小衔接”的机制可以细化为:通过教师角色转变树立学生的纪律精神、通过活动与课程的衔接建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感,以及通过课程知识的设计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与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8.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很多幼儿在此阶段都会出现适应性困难,进而有可能影响到之后的学业成功和人格结构。而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可先从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入手。课程取向作为课程的理念体系,会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产生决定性影响。要想解决幼小课程衔接问题,可尝试改变幼小课程的课程取向,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9.
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是指小学校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优化或重构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小学是幼小衔接的重要责任主体,加强小学课程建设是教育发达国家幼小衔接的普遍做法,做好小学课程建设是幼小衔接政策的趋势。当前,小学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协同性、系统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单一、课程建设的加法倾向、课程建设的经验思维。为此,在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需强化主体协同,构建家园校三方互动的幼小衔接共同体;增强科学意识,准确把握幼小衔接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层次清晰的幼小衔接方案;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幼小衔接课程整合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核心,而小学低段在幼小课程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低段应采取积极的幼小课程衔接策略,开发融相对对口与整合的衔接课程于一体、融社会化课程与个性化校本课程于一体的幼小衔接课程,设置校、园、家、社四位一体的幼小课程衔接环境,以此促进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课程衔接,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从2009年9月起,我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幼小衔接的误区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问题已成为当下基础教育中有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学习知识的兴趣等。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幼儿园"小学化"以及小学生学业紧张这两个问题,应该从课程、教师、家庭三个方面对有提出对策,以此增强幼小合力,实现无缝衔接,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纵观几十年来日本“幼小衔接”课程演进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逐步明确“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作用;二是不断细化“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目标;三是不断深化“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四是不断丰富“幼小衔接”课程内涵。该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积极融入周围环境和未来世界的情感、意志、态度、素质和能力,进而支持儿童逐步养成生存能力,开启积极乐观的学校生活,创造充盈丰润且灵动美好的童年生命姿态。日本的“幼小衔接”课程在其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儿童始于幼儿期游戏中的具身学习,强调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遵循儿童中心主义理念,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以保障儿童最大利益,支持儿童开创美好的未来。这对于我国治理“超前教”“强迫学”“小学化”式的“幼小衔接”现象,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课程改革,无论是认识论还是方法论层面,均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教学环境下,目前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相互衔接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为能有效解决课程衔接问题,老师首先应必须重视幼小两个阶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积极优化课程教学思想及内容,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或者是教学方法系统化,另外还要注重课程目标优化并注重课程教学实践实施力度。通过针对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香港特区一直注重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与支持,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幼小衔接的课程政策和指导手册,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指导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及小学一年级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文章介绍了香港特区幼小衔接课程政策,分析了香港特区幼小衔接工作特点,并且据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再认幼小衔接的意蕴;拓展幼小衔接研究的领域;关注农村幼小衔接;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17.
张玉珍 《云南教育》2011,(22):16-17
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部分的连接。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应根据学前儿童与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明确衔接目标与任务,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为人小学作好身体、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目前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几个方面。基于此,对国内针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以期能够促进相关部门具体关注农村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和如何研究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幼小衔接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遭遇来自幼儿园、家庭和学校的误解,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应侧重从心理、物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衔接过程小步化;互动过程细节化;实施过程有效化。减少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坡度,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相似文献   

20.
适宜性幼小衔接课程着眼于课程实施,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既能满足儿童的一般发展与高阶发展需要,也能回应社会与文化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育人要求。适宜性幼小衔接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儿童发展,教学内容应全面而交融、教学实践须适宜并兼容、师生互动当有效且高质。而当前的幼小衔接课程尚不足以被称为适宜性课程。为此,针对当下衔接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古德莱德“课程层次”说理论,从衔接理解课程、衔接运作课程、衔接经验课程以及衔接课程师资方面开展研究,明确实施路径,以确保适宜性幼小衔接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