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家庭抗逆力的三个关键过程——家庭信念系统、组织模式和沟通过程入手,考察三个关键过程在应对失独过程中对应对策略的影响,进而对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策略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了人口规模,促进了人口再生产转型。然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缺乏稳定性。一旦子女遭遇意外,很可能产生“失独群体”。失独群体在心理上面临那些困境?失独群体在人生态度上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通过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促进失独群体人生态度的积极转变?本文通过对失独群体面临的现状和精神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对失独者“代孕”行为的法律保护,完善失独群体养老体系,建立失独群体心理干预救助机制,丰富失独群体的文艺生活,促进失独群体人生态度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3.
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外部性效应,失独家庭已经进入了公众视野。暴露在高风险社会下的核心家庭,面对政策风险、家庭风险、观念风险、生理风险等风险,成为失独家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失独父母面对投资损失、老年失保、情感断续、社会再适应困难等失独问题,其应对模式随政府职能的完善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建议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与失独家庭合力构建社会支持网,为失独家庭实现老有所依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国内失独家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中有关"失独家庭"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这里运用成果分类方法将成果分为期刊论文、科研项目和学术专著三大类,运用词频分析方法归纳出各年的热点关键词,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失独家庭的概念界定和规模估计,阐述失独家庭的困境主要是经济窘迫、养老危机、心理障碍和社交困境,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计划生育政策、风险社会和传统养老观念,并且从宏观政府政策层面,中观社会保障层面和微观个案研究层面归纳出学术界对失独家庭的对策。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心理建议专业性缺乏,失独群体互助的关注程度低以及帮扶主体多限于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工的帮扶研究较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需要在失独家庭的研究领域中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范畴,促成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失独家庭群体建设和互助的理论研究,并且能够开拓出除了问卷、访谈和个案研究之外更新的研究方法,希望为后续研究者研究失独家庭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近年来,失独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失独群体除了要承受丧失儿女的孤苦,更要担心疾病和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现实难题。通过以往的研究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困难简单地从物质层面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失独家庭对精神关怀、精神关爱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因此说,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工作和提高失独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目前做好失独家庭帮扶工作的重点。基于此,选择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认真了解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现状后,分析和探究给予失独家庭精神关爱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失独家庭面临着经济、心理、精神等多重困境,得到政府的经济扶助是失独家庭较为迫切的需求,对失独家庭的特别经济扶助包含了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保险三重性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力度不断加大,对缓解失独家庭的经济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失独家庭经济扶助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改善政策服务水平、完善扶助方式、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失独是中国实施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后子女意外死亡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正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家庭的存在不仅是个人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压力。在对失独者的保护方面,国家把救助措施主要放在完善失独者抚养制度以及其他,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失独者的伤害,但是忽略了他们精神利益的满足,因此,对失独者的保护不应当仅限于此。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对开放失独家庭的有限代孕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以及现实基础进行探讨,并提出开放有限代孕具体法律规制的建议,以期为失独家庭减少痛苦,为有限代孕的开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养老问题凸显,"失独家庭"的老人,正面临养老困境,如何使"失独家庭"的老人,能安度晚年、乐享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针对失独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失独老人所面临的养老、经济等问题越来越严峻,他们面对内外的双重压力,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发现,失独老人的消极情绪偏重,从而导致老人一些诸如自杀等偏激行为的发生。以"心家圆"关爱失独老人项目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观察访谈的方式对失独老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失独老人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他们所面临着的经济、社会、生理、心理等压力的关系,进而探讨应对失独老人消极情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据资料统计,中国目前“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达一百万个,并且每年新增7、6万个左右.这些曾经的“爸爸”和“妈妈”失去子女后,心理可能陷入难忘的回忆和万分的痛苦之中.因此,走进失独者家庭,对失独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失独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讲述"失独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思想问题。对"失独家庭"父母的思想路程进行剖析,从而找出它们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得出"失独家庭"需要思想教育的结论并提出确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1]在独生子女死亡后那些失独者可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失独问题是制约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谓失独问题,是指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突遭意外亡故后面临的精神创伤以及养老无依的社会问题.本创新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社会大众对失独问题的关注、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两个方面,对失独问题加以分析,试图寻求解决失独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且我国现行失独家庭已经呈现出群体性、规模性的特征。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每年将有约7.6万个失独家庭的出现。而根据2012年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2012年,我国存在至少100万个失独家庭。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富贤推测:中国现有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 009万独生子女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超过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2]目前失独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养老就是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保障失独家庭养老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失独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而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安徽某市实证调查,通过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失独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关系及社会地位等弱势性,存在主观融入困境和客观融入困境,再融入状况总体差于失独男性,呈现高脆弱性。解决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困境,需从体现性别差异性的客观支持和主观建构两方面来促使失独女性重拾生活信心,再融入社会生活。这是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失独家庭已过百万,失独群体在承受失子之痛的同时,对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焦虑、担忧和恐惧。以意识能动性作用原理及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为理论依据,对失独群体进行情感、认知和环境等方面的疏导,既是目前解决失独问题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整理国内关于"失独家庭"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帮扶对策等相关研究,发现现阶段对于"失独家庭"帮扶解决途径并没有在"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上提供好的解决办法,而是一味追求政策的支持.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合、整理,提出了帮助摆脱"失独困境"对策,并就个人的理解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失独家庭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对微观层面的个体家庭造成不良影响,也对整个国家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隐患。赣州市L县失独家庭面临情感受损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家庭关系紧张、担心老无所养等问题,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支持体系,从加快失独家庭立法进程、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救助基金和养老保障制度、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救助。  相似文献   

19.
失独家庭作为计划生育制度的必然遗患,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却始终难以得到解决。本文对失独群体的现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他们现实中所面临的养老、医疗、返贫等多种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失独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国失独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及影响,分析其产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对预防、处理和解决失独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必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