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逃课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使教育质量下降。对此,各高校奇招不断,有的固定学号座位,有的随机抽查,有的采取签到方式,有的检查“学生听课证”,等等。虽然,“显性逃课”现象有所减少,但“隐性逃课”却日趋严重。课堂秩序作为将师生联系在一起的平台,如果能够对它进行有效地建设,那么势必能对减少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付福起 《时代教育》2014,(9):111+113
逃课现象是高校常见的不良现象,对学习氛围和秩序影响很坏。此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学生自身因素,另一方面为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因素。找出问题根结,寻找科学有力的措施是减少大学生逃课的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隐性逃课"在大学课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很多,但授课教师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减少此现象的发生,需从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责任感和提升其人格魅力着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隐性逃课"弊端凸显,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高校教师的教学现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门课程对学生有无吸引力,关键在老师。教师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使大学课堂留住学生人,更要留住学生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晨佳 《文教资料》2011,(25):225-226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各个高校都有一套考勤制度,但这只能对"显性逃课"产生一定的作用,对于"隐性逃课"则完全无效。然而"隐性逃课"却比"显性逃课"更加普遍,也更具危险性,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本文试从教育环节组成的角度,分析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隐性逃课”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隐性逃课”在性别、课程类型、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管理、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完善评价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彦 《教育艺术》2005,(11):29-29,26
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教育与社会(市场)密切结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使得某些学校逐渐走向工具化、功利化。近几年,大学校园里逃课现象愈演愈烈,“逃课族”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急功近利心态,使得他们忽视甚至荒废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对中国期刊网近十年来以"隐性逃课"为关键词所搜索到的五十余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指出了"隐性逃课"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隐性逃课"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并对"隐性逃课"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面对大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笔者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学生个体、群体文化、教师教学、课程考勤等方面,并归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应珂  余斌 《学周刊C版》2014,(3):14-15
面对大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笔者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学生个体、群体文化、教师教学、课程考勤等方面,并归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与存在形态,在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赤峰学院的生命教育工作情况展开了相关研究,发现赤峰学院学生在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逃课有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学生对逃课的态度漠然.选课的原因有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与本科层次的要求不适应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陈旧三方面的原因.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是减少甚至消除学生逃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它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试图从个体和制度两个层面来探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减少学生隐性逃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幼青 《文教资料》2014,(32):190-192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人在心不在"的消极听课行为,隐性逃课所造成的后果长期以来都被低估甚至忽视。本文对隐性逃课的危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在本质上消除学生隐性逃课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以保证课堂教学和管理有效展开,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的一大问题,给高校的管理、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压力,问题的原因何在?通过对高校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同时有学校管理方面的、教学环节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通过调查大学生逃课的现状,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缺课真实情况,重点探讨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并结合现行的大学教育状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邓壵灵  唐蕾  周思  沈妙纯 《高教论坛》2022,(1):84-88,10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主体—主体”的结构关系,其核心特征包括交往的主体间性、合理的生活世界和理想的语言情境。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视角,聚焦于交往过程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总体情况。从教师和学生两大角度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工具理性占据师生“生活世界”;师生交往行为缺乏有效性;缺少对话性和情感性的互动情境。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对策、师生重塑价值理性、师生交往行为合理化、师生共同构建理想的互动情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逃课现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以及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之逃课的原因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如何解决学生逃课的各种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汤伟娜 《考试周刊》2013,(39):169-170
信息化时代,与"显性逃课"相对应的"隐性逃课"逐渐成为国内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聊天、看小说、打游戏、睡觉等与课程无关的行为。是什么导致了隐性逃课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晰导致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动因。本文就国内学者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动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隐性逃课受到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制度因素,以期为改善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