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下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在对湖北省2000-2018年数据分析时,以城镇化、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为内生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后,发现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在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得到城镇化进程是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在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动态研究中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城镇化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而广东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定论。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选取广东省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广东省的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的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水平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原因未被验证。  相似文献   

5.
李思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4):121-124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是城市化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效应不显著;从短期来看,在修正机制作用下,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新“四化”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目前理论界普遍使用的、以平衡理论和效益理论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分析河南省新"四化"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结果表明:2000—2005年河南省"四化"整体发展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但协调发展度则处于上升状态,2010年左右则开始步入良性协调阶段。为此河南省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合力,推进河南省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服务业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带动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可能性,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文章在分析当前福建省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福建省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与城镇化的关联度,得出结论,福建省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具有更明显的关联性,但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甚明显。针对福建省出现的问题,提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对来自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较强,而农村经济增长对来自城镇化的冲击效应较弱,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为8%。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利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协调发展状况.结论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呈逐步提高趋势,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且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状况逐步改善,并进入中级协调状态,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快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基于1978-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小的负向作用,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运用VAR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81-2012年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于工业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分析结果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城镇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优于农业现代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地研究其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城镇化质量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社会事业、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等方面"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效应.因此,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镇发展、居民生活、城乡统筹、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各地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区域差异;发展理念上,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加速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客观看待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其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不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原因,而城镇化是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处理好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而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群体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障碍。基于包容性民族融合理念的多维度诠释,通过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包容性发展、慢城理念、民族传承、民族融合的分析,探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交融与和谐民族关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和河南省发展现状,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四个系统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研究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来测度2007~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2007~2017年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是在稳步推进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质量不高,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扩大、人口和生态环境等问题.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在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根据福建省198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正向拉动,是一种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短期内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且城镇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统农业区域的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省内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相似的演进趋势,但是在此过程中,各地区产业结构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研究河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过程中,主要借助基尼系数这一工具,对全省四大经济板块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存在的差异和主要成因进行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不能简单不加区别地按照相同模式进行,要充分利用当地产业特点,发挥区域产业特色,助推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金融扶贫的重点是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因此实证测度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减贫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从金融机构和人员的地理渗透性、金融产品的可接触性、使用效用性和成本可负担性等4个维度,构建了由13个指标组成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hakravarty&Pal包容性金融指数法,测度了包容性金融敏感度参数r在不同取值情况下,2004—2014年期间的河南省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在包容性金融减贫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包容性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减贫效应,需要从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地理渗透性、提升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民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提高金融产品的使用效应性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旅游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援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发展就是通过旅游业对服务业的推动和服务业对旅游业的支援,最终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形成一些新兴产业或一个包含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多层次的综合服务产业集群.因此,旅游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就主要体现旅游业怎样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怎样支援旅游业发展以及旅游业与服务业怎样实现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