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却蕴涵着合理的内容。在认识论上,它反对了直观认识论,强调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开端;在本体论上,它反对了只从客观看待存在的机械物质观,强调要从主体看待存在。贝克莱的错误在于把这两个方面绝对化了。  相似文献   

2.
在审美感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不同。具有直观性。象征性,选择性,同一性,游戏性的特征。根据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人的感知受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感知会使人们对事物产生出下意识的选择与舍弃。因为这一行为受地域或不同文化的限制和影响,所以往往带有较强的偏见。感知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阻碍)着对外语的学习。消除语言优越感,做到感知移情,置身于目的语文化氛围中,就能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对于具有高分辨力的数字全息来说,大量的数据冗余存在其中,这对后续的处理分析造成一定的负担。通过分析压缩感知技术,结合数字全息原理,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对全息图进行处理,在不损失全息图细节的情况下,减少数据量。为避免其余因素干扰,利用计算全息模拟全息图进行实验验证。对全息图进行多组压缩采样,并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的贪婪算法进行重建。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与卷积的重构方法对其进行光学全息重现,并通过归一化相关性对其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压缩感知技术可以降低数字全息中存在的冗余,当采样50%时能较好地还原出全息图。  相似文献   

5.
作家感知论     
感知不仅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作者创作能力的体现。本文着重论述感知的实践性、选择性、独创性与审美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功能、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感知偏见,如因分数评价学生、因性格评价学生、因家庭出生评价学生、因印象评价学生等。这些感知偏见很多时候是教师的一种无意识行为,但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矫正这些偏见。  相似文献   

7.
论数学学习的感知和理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分析数学学习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对数学的教学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规模及复杂性不断的变化,网络脆弱性逐渐增多,加之各种新型攻击工具不断涌现,传统网络安全技术显然不能满足发展所需,网络安全成为一个严峻问题。文章分析了网络安全势态的感知模型形成过程,分析了感知模型的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影作为主要文化传播形式的升温,机械复制时代下的艺术给人带来的全新体验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认可。但这种艺术形式与人建立的感知不同于传统艺术。透过本雅明的理论来理解现代电影给传统艺术造成的感知,会给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3,(4):19-22
依照相关的语义分析与自然科学的声色味研究成果,阐明人们感知到的是感知活动获得的心理结果,是外界对象在人们感官中的经验映像,并借此阐释了当代西方哲学经验观对语义学、社会认知理论等的研究具有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知觉实验的方法对16位汉语母语者的普通话塞音知觉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普通话塞音的知觉是典型的范畴化知觉,且发音部位和音节声调类型对塞音知觉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发音部位靠后、声调起点音高较低的音节可使塞音感知边界靠后,边界宽度变大,容易被感知为不送气塞音;反之则反。研究证明:塞音知觉与其声学特征存在密切联系,表现为知觉/声学特征与发音部位间的二分对立关系,以及塞音知觉过渡区与声学断裂带的叠合关系。此外,文章还从发音生理学以及声学角度解释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感"一词似乎成了解开一切难以用显性语言知识解答的语言难题的救命稻草。但究竟何为语感,在语感形成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干预,文章从格式塔心理学中人类普遍知觉律出发,探究一种有益于培养英语初学者语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之一。然而,语言学家们对感知的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句法层面。很少有人从概念范畴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研究。文章以原型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感知概念的生成,感知概念的原型与非原型,以及由原型向非原型扩展过程中所运用的认知机制。对这一概念的探讨将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并深入地掌握句法层面中各种感知结构的生成,及其表达的各种涵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肯定"知觉二元论"之主旨的同时,思考了一些进一步的问题.认为内在知觉的主体只能是脑本身,脑有觉知自身状态的性能;物理事件乃是外在知觉的意向对象.  相似文献   

15.
生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人与自然的新感性塑造,以此重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彻底改变以往二者间的功利感性关系,建构双方之间非功利的审美感性关系。在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审美关系中,一方面,自然因去功利化而复魅,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审美形象;另一方面,人的物欲感官升华为审美感官,人因此而成为免于物化的审美人。在此意义上,美学与审美才真正回归其作为感性学的本位,人也因其新感性的塑造而成为人本质上所应是的自由之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一种“言”与“行”辩证统一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反对将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王国来看待,主张语言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的交际活动。与“语言决定论”和“思维决定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语言是人们借助于特定的意指符号系统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回顾学术界关于江南古镇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古镇的文化意义把六大古镇作为集群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它们不仅共同申报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们处在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三府之中,还具有集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在线购物的低参与度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感知风险理论的引入对于解释网上购买行为作出了有力的解释.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关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类型的研究进行分析,大部分研究是借用传统购物环境下的感知风险类型代替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类型,着重从网上购物与传统交易方式的不同之处,分析消费者在选择在线交易所感知到的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类型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从而提出一些降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许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根据施蜇存和穆时英、刘呐欧等人的交往,或他的小说中有一些与新感觉派相似的东西,就把他划归为新感觉派。实际上我们纵观施蜇存当年的小说创作,却能明显感觉到他与新感觉派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施蜇存小说和新感觉派作家创作的不同之点,借此证明两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沈阳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为对象,对20家酒店附近居民作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方面对沈阳居民酒店影响感知进行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法进行感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