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思想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繁昌  王亮 《教书育人》2000,(14):16-17
按照惯例新生入学开始军训,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以及心理上的混乱和不平衡。因此,怎样搞好军训期间的学生思想教育,已成为军训工作中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新生军训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原因 新生军训心理发展过程可分四个时期: 1.亢奋期。它产生于军训初期,表现为新生对军训生活的一种朦胧的向往、自豪和因新奇而产生的兴奋状态,这一阶段一般可持续一周左右,新生普遍对军营生活有着神秘感和好奇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战无不胜的铁军,历来为)一大青年倾心和向往。新生接到通知时兴奋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2.
陈乙玮  付飞 《时代教育》2007,(6Z):52-52,64
军事训练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在新生入学后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军事技能训练。多年的军训实践证明,军训往往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的分析,研究增强大学生适应军事技能训练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这是军训组织者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也是提高学生军训质量,保证军训过程安全有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军训的特点,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往往有着不同于其它教育形式下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危机。在军训期间开展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维护,建立适当的危机干预的体系,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军训,还能够为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漫 《文教资料》2009,(7):186-188
军训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全面锻炼、综合提高的过程,对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及整个人生都将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军训的素质教育作用,把军训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抓住军训契机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军训的动员和组织工作,有利于提高军训质量,有利于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永飞 《文教资料》2006,(25):28-29
大学新生是校园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刚刚从紧张的中学生活步入向往已久而又十分陌生的大学生活,在短时间内经历着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提出了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高校军训工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训已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对各大高校的学生工作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军训对辅导员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开展工作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军训对于每一名大学新生来说,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通过解放军的言传身教,大学生能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精神。本文从学生工作的两个主体:辅导员和学生中来谈军训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郑州十一中学北校为了加强新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学习解放军雷厉风行、艰苦奋斗、英勇顽强、敢于拼搏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荣誉感,每年都对入校新生进行军训.2004年8月21日至8月28日,为了使新生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更好地完成军训任务,我们尝试在军训期间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解亚宁编制的建议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远低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其它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它因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焦虑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重视对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基于情绪调适、应对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军训是我国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普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通过对湛江师范学院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90后"大学生中存在军训意愿消极,对军训意义的认知有偏差等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形成联动机制统筹开展军训工作,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90后"大学生军训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3级新生军训结束后,校学工部以学生对学校认同感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对大学新生入学到军训结束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适应状况以及大学新生对学校各方面的评价、期望的了解,探讨如何使大学新生建立对学校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也为改进学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人事智能,增强其心理免疫力,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根本。因为,人事智能决定着学生能否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人生的根本保证,是学生能否解决其社会性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人事智能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切实认识到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人事智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建立课程化与全面渗透相结合的人事智能培养模式。第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人事智能发展的优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生活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编大学生校园生活事件量表,对78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枝目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学业压力、负性事件和适应;(2)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3)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在各因素上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不同住址学生在各因素上差异不显著;(4)适应始终影响大学生时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学生心理拓展训练的实验证明,学生参加训练后,能够很好地改善自我,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及能力,对推动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心态与心理健康有直接的联系.社会因素、群体因素、宣传因素、个性特点等是影响大学生心态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对社会持有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益凸显,再加上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容量小且脆弱,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许多学生缺少心理准备,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择业心理矛盾和压力,严重的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大学生因择业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视,而且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辅导员急需培养自己的心理咨询能力,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以一个心理咨询者的角色出现。文章阐述了辅导员应重视心理咨询者角色,明确心理咨询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关系,培养自身心理咨询能力,借鉴心理咨询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注意把握心理咨询范围。  相似文献   

17.
心理问题是当今大学生包括我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综合我校高职学生的学习、升学、就业形势,不难看出高职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技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寻找到心理干预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技能习得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否身心健康,能否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生活适应性、学业、人际交往、恋爱、家庭、就业、情绪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和心理矛盾,这些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探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与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冲突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大学生普遍存在交际困难、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角色转换与适应不顺利、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情感困惑和危机、就业压力大等心理问题。要从搞好新生教育——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创建立体关怀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架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等方面着手,消解其心理问题,促使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