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正湘 《教师》2011,(17):114-114
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中之诗,艺术中之艺术,是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当代,此诗已被选入大学中专文学欣赏或语文学习的教材。这首诗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古今不少人去探索,对其的欣赏已成为无  相似文献   

2.
诗人张若虚 ,为魏晋“人的自觉”、“文的自觉”的开放的文化传统所哺育 ,得益于初唐“四杰”等人反对齐梁萎靡文风的开拓性成果 ,更为由初唐到盛唐这现实的“春天”中鲜活的时代精神与审美风尚所感染和激发 ,他神往于青春生命的掘发与人生根底的探究 ,沉醉于如梦似幻的情感意兴和美的追求之中。这一切使他在《春江花月夜》中抒写了意象华美幽婉、春情瞳胧弥新、生命振颤欢活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唱响了初唐时代青春、生命的主旋律。一、闳放洒脱、深情敏感的青春型性格从精神取向上看 ,《春江花月夜》展示出一种既深沉又敏感…  相似文献   

3.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不只是春江花月之夜的良宵美景和“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人生哲理,尤为使人愉悦的是作品所展示的令人陶醉的情感世界、儿女之间那种真挚、纯朴、深厚的爱情。全诗景、理、情三者相互交织,发展变化,构成了此诗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给人以中和、含蓄的美感享受。正如刘勰所说:“神用象通,情  相似文献   

4.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悲哀,有游子思妇间“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的凄凉,但李泽厚先生说他从中得到的感受是“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只是一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此中原因主要是诗句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语词或意象的指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相似文献   

7.
<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学界有极高的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闻一多先生更是赞美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其作者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月照全篇诗题就令人心驰神往。题目之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形成了奇妙的艺术境界。五个意象又可以互相搭配,写的是春  相似文献   

8.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9.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体现了“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审美意趣,是千古不朽的艺术佳作,其间深蕴着美感、宇宙观和达观的人生观等。  相似文献   

10.
<正>《春江花月夜》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是一篇自学赏析示范文本,因其长篇,且不易理解,故作例文重点赏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与品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有了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学习及必修文本诗歌的积累,高二学生对意象、意境等已不再陌生,然而涉及想象与联想,兼以文辞深奥、诗篇偏长,故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意象的分析、意境的把握、意图的  相似文献   

11.
梁淑艳 《现代语文》2007,(3):111-111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情感中也渗入了理性的思考,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12.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曲调创始于陈后主。从诗题看,它和宫体诗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是它却突破了宫体诗的内容和风格,初步洗净了宫体诗的浓脂腻粉。作者以春江月夜为背景,用清新流丽的语言,细致、形象地描绘了人类共同的相思离别之情,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十分真挚动人,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似文献   

13.
清末王闿运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说:“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近人闻一多先生评《春江花月夜》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些赞美真达到了极致。然而从明代以来,文评家尽管对这首诗都是肯定的,但由于欣赏的角度和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因而无论从内容或艺术方面,看法都不尽一致,甚或是互相抵牾的。就内容说,有人认为是“细致、形象而有层次地描绘相思离别之苦”;有人认为是“真实地反映出所谓‘大唐盛世’的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另一个侧面”。就结构说,有人认为诗的后半部全是思妇之词;有人认为中间穿插有游子之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这首杰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奥秘呢?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 师: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每一位读的心灵,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遥远的未来……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充溢着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富有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经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成功之处在于它是土香土色,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本文从该曲的衍变过程,创作主题及乐曲意境等方面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问,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相似文献   

17.
从卡夫卡的微型小说《起程》的文本分析入手,认为起程的味道是孤独和恐惧,追寻的目标是身份和空间,追寻的原因是民族心理的隐性基因和父子关系的显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由来及发展过程,详细说明了琵琶文曲的特点及各种演奏技法,分析了《春江花月夜》各个段落的意境和曲式结构及这首乐曲被改编成琵琶、古筝二重奏形式的优点,简单指出了《春江花月夜》在国际上享有的地位和得到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正>《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它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结构严谨,堪称古诗的典范,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点也不为过。其文辞与意境之美,人们已做过各种各样的赏析和评价,却似乎忽略了其结构之美。笔者认为,正是该诗看似平淡的结构编排,造就了全诗的百转千回,成就了其经典与绝伦。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它描写了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  相似文献   

20.
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被收编为中学语文教材。多年来我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解读、赏析。除领会其各种教辅材料中的专家、学者们的解析之意而外,还就此诗的艺术价值,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另辟蹊径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