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又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只有这样,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反复,才不会动摇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那么,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原因何在呢?本文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是根据19世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没有成为现实,历史条件就发生了变化。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得一国革命取得胜利成为可能。列宁发现并运用这一规律,在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有一批不发达的国家,通过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也必将起来革命并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况如此,与此相适应,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形式,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所得出的基本原理相比较,也必然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根据列宁的论述,我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政局发生剧变,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大的悲剧、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最大挫折。一些人由此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出了种种疑问。为了回答这些疑问和困惑,我们必须回顾一F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东欧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东欧国家,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经济上建立了生…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曾预测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直到1892年恩格斯还认为:欧洲工人阶级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保证。”不久他又指出:“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没有经历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从新民主主义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的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起步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已经有了33年的历史了,至今“人们对这个问题仍然抱有兴趣”,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革命论,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守正创新,走好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道路实践探索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在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文明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历经艰辛、持续奋斗开辟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了走自己道路的理论深蕴。走自己的路,既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必然抉择,也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向新征程,从历史、理念、路径三个维度对中国百年奋斗道路加以审视,不断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彰显中国道路特色,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7.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在经历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危机之后,到九十年代又重新有了起色,并且出现了新的高涨。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在量和质上都起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无产阶级形成的历史过程在此时期最后完成。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必然带来资本主义压迫的加深,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亦有了新的发展而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就在这样的经济前提下和在这样的阶级基础与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个胜利也“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①值此建国卅·五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这一胜利,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党和毛泽东同志如何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马列主义,以及对于我国如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开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在无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才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哪个政治力量的决定,而是历史比较的结果.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符合国情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创造性地实现了这种有机的结合,并使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展现了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搞资本主义,还是搞民主社会主义,不仅不符合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倒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于是有人提出,经济落后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些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基本思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经济落后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和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偉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無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經济形式不可能在它以前的社会内部产生,只有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才能逐渐把它建立起来。因而距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設完成,还有一段整个的历史时期,即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制度的特点,列宁曾说:“在这制度内既有資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论》问世以前,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为了替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离开社会历史的发展,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实际去考察无产者贫困化的根源,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亲自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运用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深入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他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一八四七年,马克思写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直接根源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只有彻底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才能翻身解放的科学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而工人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地方。在奴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至今已经一百四十多年了。前七十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唤醒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阶级意识,以批判的武器向资本主义冲击;后七十年,武器的批判代替了批判的武器,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尽管社会主义在当前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但它毕竟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与资本主义相对抗,形成了“一球两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十月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大转变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启,迄今已二百余年.纵观二百年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人类走过两条现代化道路,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十月革命以前,世界上只存在一条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环大西洋的英、法、美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代表.在那时,对东方国家来说,现代化即等于西方化.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此,世界上存在两条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74年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74年后的今天,国际风云变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政权易手改帜,共产党蜕化为社会党,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产阶级额首相庆社会主义的“大失败”,叫嚷列宁主义在它的故乡已经“破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已经“失灵”。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声浪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6.
国情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础。中学历史课是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阵地。“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国才能爱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建立在对本国国情的充分了解之上的。不懂得历史难以判断现实,更谈不到预见未来。近现代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它没有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而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没有经历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它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的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这“三部曲”发展过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认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是否搞早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及进步的历史学家们曾明确无误地阐述过这个问题。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公正客观的结论。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通常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形态依次向前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的必然,是由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入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但是二战结束后,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先导,资本主义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借助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而社会主义国家举步维艰。全球化,对资本主义来说是灵丹妙药,还是敲响的丧钟;对社会主义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本文通过对全球化的性质、特征以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为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创造了主客观条件,提供了机遇,并进一步论证了“两个必然理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今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和乎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认为只有彻底打碎资本主义,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只需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断改革资本主义,就可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法共认为,苏东剧变证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没有成功地变革资本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变革道路的基础上,法共针对法国社会变革动因和社会变革主体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社会变革道路——“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