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主体,以众多中职学校和企业为成员单位的“校企校”职教教师教育联盟,构建“校企校”职教师资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素是:建立由多方成员共同参与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发由职业教育理论、职教专业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企业生产实践、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等内容组成的培训课程体系,组建由多方人员共同构建的优秀培训团队,建立培训管理过程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培养职教师资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全国高职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的部分教师就校企合作培养职教师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培养职教师资潜力大,但培养层次浅,形式单一,有效互动少,还需要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教学形式、考核与评价上下工夫.同时,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养职教师资的运行机制,创新多元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欧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师资队伍老龄化以及大量异质群体融入欧洲等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欧盟不仅坚持职教师资来源多元化,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培养阶段有序衔接,完善培训保障体系,并且进行了助推职教师资国际流动,提高职教师资跨文化能力,强化职教师资入职引导,加强教师数字媒体素养的变革。借鉴其经验,我国应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培养职教师资,提升职教师资文化包容度,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卓越职教教师是满足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发展需求的高级职业院校师资人才,但当前,在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部分不足和问题。通过对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现状的分析,结合校企协同视角下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特点,分别从整合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互融体系,综合考核形式、制定评价互融体系,改善师资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体系等方面,提出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河北钢铁冶金职教集团这一合作平台推动下,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案例。两校在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职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调整专业建设方向,有些专业招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在向博士层次提升。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高职内涵发展、“双高校”建设项目、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客观需求上均要以博士层次卓越职教师资为支撑和引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基于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探索构建“工学+教育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校—企—校”实践育人体系、教育学与工学“嵌入式”科研培养体系、全过程一体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了高职博士层次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外职教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职教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教育机构专门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师资学位证书体系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化、强调教学素养形成与实践经验获得等特点。其启示在于:建立健全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规范职教师资生源标准,完善教师教育制度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在对比分析了我国现有两种主要的职教师资培养形式:职业师范教育院校培养职教师资及综合性大学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上的独特优势,包括教师教育优势、理论研究优势、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优势。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提出了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教师资的水平,而职教师资的水平取决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当前职教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践教学技能较弱,专业技能不高。从职业教育教学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双实践"技能,而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由多方主体共同来完成,其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处理进行专业理论和教学理论外,还需进行相应的技能实训;专业实践能力由企业行业培养训练,教学实践能力由职业院校进行培养训练,由此构成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企(相关企业行业)、校(职业院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目前举行首届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标志着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已得到缓解,但博士学位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仍是空白。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尤其是在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中,具有职教特  相似文献   

11.
商贸类职业领域的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如何培养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对工商管理职教教师提出了挑战。工商管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采取"宽专业基础"与"专精专业方向"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构建职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双实践"导向,实现基于"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理实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举措.天津市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虽然已经取得卓越成效,但是在实践教学、培训专业覆盖面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在培训教学体系设计、校企协作培训平台搭建和培训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创新点: 1.创新了课程建设模式 “校企—校校合作,自主整合共建”课程建设模式 2.创新了职教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区域内“校企—校校”联动,共建共享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了资源整合和效益共享的互利合作运行机制,带动了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打造优质职教高地,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教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探讨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策略,并对"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成效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产业经济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出发,职教师资应该是具有工业文化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培养具有工业文化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并提出培养方法与途径,以期实现校企对接和职教师资培养文化层面的对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我校“全国职教师资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功能,我们实施了“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习新模式。这不仅突显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办学特色,也充分发挥了我校“全国职教师资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功能。为了更好地配合师资培养“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了解职业学校教师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采用四步教学法、加强企业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欧美发达国家在职教"双师型"师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构建了贯穿"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的成长体系,德国建立了校企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英国形成了"三段融合""三方参与"的教师培养模式,澳大利亚建立了严格的职教教师准入条件与资格标准培训包.通过总结欧美国家职教"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职教"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实际,建议标准先行,加快构建"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和等级递进制度;产教融合为依托,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质量保障为要件,构建内外部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基于TPACK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激发活力为动力,构建公平、公正、多元的激励机制,逐步提升职教教师的"双师"素养.  相似文献   

18.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针对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职教研究为引领,以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的"一导双驱"一体化教育体系。本文介绍了"一导双驱"框架下"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以及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以期为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破解“三教”改革中纵深不足、落实不力等问题,以校企双主体协同与“三教”改革的逻辑关系、内在机理为切入点,提出转变职教办学理念,树立社会化育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综合育人机制;完善师资引育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师培养机制;创新教材建设模式,建立校企共同开发的教材编写与更新机制;围绕校企双主体育人,构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等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分析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论述了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总结笔者所在学校试点经验,提出建立师资互助的校企合作关系、完善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选择优秀合作企业、改革评价模式等建设高水平"双导师"教学团队的途径,以此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