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职业意识下,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神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接受学习以更新知识、保持创新的活力与潜能,实现能力结构的优化,才能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己任。笔者认为,能力的优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1.组织管理能力。它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组织教学与管理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出:在相互尊重与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越来越像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涉及到各个学科间的知识互动,范围很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环境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数字化环境中的教师角色在数字化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要的转变,这是许多研究者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1]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播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还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钟启泉等在《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一书中认为:新课程挑战了教师的教学传统,期待教师角色的…  相似文献   

6.
相互理解与师生关系的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互理解与师生关系的新建构湖南师范大学金生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  相似文献   

7.
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中已经提示人们:“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将逐步打破以往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框框。那种教师垄断教材知识、一统课堂的局面将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8.
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中已经提示人们:“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将逐步打破以往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框框。那种教师垄断教材知识、一统课堂的局面将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9.
颜红 《教育艺术》2005,(8):28-29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是学生智慧的开拓者,还应该是他们走上人生道路的启蒙者。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10.
研究式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式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  相似文献   

11.
钟方赛 《教师》2008,(14):64-64
《学会生存》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教师: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信息,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实真理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全面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励教学主体,激发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各个领域都要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于是,教育、科技、舆论界普遍关注到这一热点: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便成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之一。一、素质教育重点鼓励创新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它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有报道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能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通过上述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它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适应现在的新课改、现在新时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的教学与其它学科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所不同,它需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是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过程,教师必须是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定创新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毫无疑问,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胸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蓓 《教育与职业》2004,(17):16-19
“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答案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它改变了学生以单一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人才培养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注重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激励学生不断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即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积极思考、议论纷纷的教学氛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其特点是:教师从问题入手,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精心设计导问,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