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现保存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博物馆院墙上的《太祖皇帝御制诗·素书》,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亲戚孙家的“礼物”,它为研究明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虽说诗无达诂,但释古人诗还是应紧紧扣住诗文中的具体意境和主题来解释诗中语句。单纯的词语选项方法解读古诗,有时就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帝曾作耕织图诗46首。这组诗中,《经》诗的首句是“织纴精勤有季兰”。“季兰”原义为小兰草,后用以指代从事蚕桑纺织的年轻女子。这种词义的形成是因为先秦时代的女子有佩戴兰草的风俗,而中国古代的蚕桑纺织又多由女子劳作。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避暑山庄御制诗联解读与品评》一书,2013年12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樊淑媛任学术顾问,于佩琴段钟嵘主编。平装,小16开,490页,轻型环保纸印刷,定价:65.00元。地处塞外的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完工,不仅规模宏伟,而且有观不尽的美景。康乾二帝在位时,几乎每年都来山庄避喧听政,他们不仅以山庄为题材写诗作赋,而且还为山庄名景和山庄内外皇家寺庙题写了很多匾额与楹联,为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避暑山庄御制诗联解读与品评》的编  相似文献   

5.
宋代省试、解试多数时间考诗,这类诗内容多以歌功颂德、讽谏献忠、希冀功名为主,有质朴尚理、讲求贴题、音韵、格律等艺术特色,其发展趋向是逐渐经义化,在科举考试中有较高地位。宋代省试、发解试诗及拟作对研究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宋代诗歌及文学风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规模文献颇为有效的“远读法”常限于对研究对象自身文本的统计,缺乏多源数据参照;而乾隆御制诗因其量大难读且有方便对比关联的数字化文本,成为优化远读法的合适案例。多源数据参照的古典诗歌“立体远读法”。研究首先通过版本选择、结构化整理、数据清洗、自动标点等步骤,构建起乾隆诗全文数据库;进而探究创作风格与频率的两个疑难问题。其一,在创作风格方面,乾隆诗长期给人“陈词滥调”的阅读印象;这并非因为其字、句的高度重复,通过与诗歌规模相当的《全唐诗》比较,发现乾隆诗在字符、句子、诗篇多层面重复率明显较低;陈词滥调的印象或来自大量同主题诗作或反复出现的叠韵诗。其二,在创作频率方面,统计发现其于乾隆四十二年出现创作低谷;结合清代起居注、《清实录》及档案,将史料记载与量化统计相印证,推知此现象更可能源自当年皇太后的崩逝,而非政务繁忙或身体衰弱。“立体远读法”推动了对大规模文献乾隆诗的整体把握,避免对单一文本数据、孤立的统计分析,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7.
乾隆一生作有44000多首诗,其内容包罗广泛,其中悼亡诗是乾隆御制诗中最具感情、最具艺术特色的诗歌之一.在众多后妃中,乾隆只为三位后妃写过挽诗,慧贤皇贵妃即其一.在乾隆的感情世界中,慧贤皇贵妃或许是他最深爱的女子之一,由于她的早逝,令乾隆的心口从此有了个缺,这是乾隆在爱情生活中第一次遭受挫折、痛苦.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故唯有借诗以抒发他的痛苦、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1911年影印出版的红楼梦抄本对"悬瓶"的注释是"悬于壁上之瓶也",与康熙朝编制的重要韵书《佩文韵府》对"悬瓶"的注解完全不符,说明红楼梦抄本上"悬瓶"的批注者对《佩文韵府》完全陌生。鉴于《佩文韵府》与曹寅的关系,"悬瓶"的误解者不可能是熟悉曹寅者,应该是不争的史实了。而一百年来新红学学者不仅从未觉察,反而"以讹传讹"。本文彻底纠正之,并且首次揭示"悬瓶"一词最形象地解说恰恰可从乾隆帝东巡中创作的《桃》诗获得,"悬瓶藏花隔岁看"是乾隆帝的新颖构思,在中国文化健康的惜春情怀和脉络中具有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人们写诗、读诗、评诗、解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教学中,教师如果利用现成的诗歌材料,以诗解诗,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齐鲁青未了”是杜甫《望岳》诗中的名句,但历来解释不一。从语法、节令、国事政治等角度论证“齐鲁青未了”就是回答了对泰山的发问,直白的解释就是:泰山是什么样子呢?它是齐地鲁地惟一的一块青绿之地呀。  相似文献   

11.
唐代进士试诗是唐代科举常考之体,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探讨历史事件与此类咏事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评孔融诗     
孔融<杂诗>二首较有成就,为东汉诗坛增添光彩.<离合诗>和<六言诗>仅以"首创"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临终诗>则逼真地反映出他临难之时的思想情感.总体上看,孔融诗思想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鉴赏过程中,如何更好更快的抓住关键进行解读鉴赏,我觉得以诗解诗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用已经学习过的、较为熟悉的诗歌作为对比解读的参照物,寻找诗歌之间的有相似性的地方进行比较对比,就可以见出异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古诗鉴赏逐渐成为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优秀结晶,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诗解诗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将对以诗解诗教学法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以诗解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杜甫诗不特善于纪事,亦长于纪历,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节令为题的诗歌,"九日"诗就是其中的一类.重阳节在唐代深受重视,杜甫"九日"诗广泛反映了唐代的重阳节习俗,而在主题上则明显地保留了忧郁色彩--既伤老叹悲又忧国忧民.读杜甫九日诗,犹读唐代风俗史,还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永平诗存》中的时事诗涉及到清军入关、太平天国运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自然灾害、官吏贪暴等社会民生方面的诸多细节,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情况、了解当时士人思想状态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历史材料。作者多站在维护王朝统治的立场上来描述和评论历史事件,但有时也能从儒家民本的原则出发,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这成为其时事诗中最具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说到郑板桥,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竹子!的确,郑板桥笔下的兰、竹外显清雅,内含寓意,以致流芳百世,家喻户晓。除此之外,他还善诗能文,果敢机智,为人正直,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厕家,也是乾隆年间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  相似文献   

20.
《声中诗》是清代康熙常州诗人徐锡我的诗集。此集一直藏于宗室弘晓的藏书楼中,故而知之者甚少。此集诗作在内容上,较多记录了其游历、交游、干谒与情感;在风格上展现出明显的唐音风貌;在认识意义上,是清代盛世偃蹇寒士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