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2.
一、“教教材”崇拜教材,“用教材教”超越教材。“教教材”以教材为绝对权威,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只停留在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水平上。这样,在教材和教纲的框框中形成了对教材的一种崇拜、一种依赖、一种懒惰。“对课本知识很熟练,但是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上则……”、“讲课带有随意性……”等评课评语,就成了“教教材”的注脚。“用教材教”打破教材的绝对权威,把教材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既把显性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更多地透过显性知识启发学生明确为什么?什么与什么之间还有什么?,即是透过显性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4.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那么,如何驾驭教材,赋教材以活力,使教材丰满起来,充满灵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学期,我们对阅读教学如何“用教材教”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讨。一、用教材思辨,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知识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逐步建构和不断动态生成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要真正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即知识,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只不过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的依托、凭借,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使用历史教材、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  相似文献   

7.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用教材教,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实施的角度来看,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学生理解教材的过程,要促进这种理解,必须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师着力研究教材,可以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需要,增强教材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9.
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而在于教学结果上。把握“用教材教“的关键是通过“用“来理解的,要从价值的层面来理解“用“,教材的有用性使教材从摹本走向资源。教师“用教材“要从工具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使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开发表现在改变教材的学的结构为教的结构,教师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设计学生讨论的话题是开发教材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用教材“要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享用,“用教材学“的最主要、最重要是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历程,就是关爱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7,(12):29-30
<正>"用教材教"是相对于"教教材"而言的。传统的"教教材"侧重的是教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忽略了教材、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教书,教死书"。而"用教材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活学生。1结合学生认知,解读加工教材任何一种版本的教科书,它的内容都是既定的,具有一定的超前适应性,但是教师面对的教材接受  相似文献   

11.
"教"教材的起点是传授课本知识,而"用"教材教的立足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与创造性使用教材相得益彰。在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立足教材,因材施教,又要用足教材,提高效率;在以生活为素材,辅助性地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源于生活,构建模型,又要高于生活,互惠共享。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它是一种封闭的、死板的、狭隘的教学观支配下的教学;后者站在课程的角度,从学科目标出发进行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着眼于能力与方法的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课程重视"教教材",教师的创造力受教科书局限.新课程则提倡"用教材教",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假如课程和学科专家以及出版单位编制教材是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创造生使用就是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实现用教材教,我们有必要认识高中化学教材二次开发思想及其对用教材教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基础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再不是不可更改的脚本,教师需要研究教材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编排,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真实发展所用.  相似文献   

15.
杨九俊 《宁夏教育》2006,(5):41-41,43
首先,“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为中,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实…  相似文献   

16.
张玉霞 《教育文汇》2003,(11):24-24,4
多年来我们是“教书”,书是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唯一的依据,结果教师成了教材的奴隶。现在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可以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了,即用教材为媒介培养发展学生。苏教版教材主编洪宗礼说:教材不是化瓶,也不是展示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引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但长期以来教师对课程通常理解为:课程就是教材与教辅用书,因而教师只要教好教材,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那么这个教师就是一位好老师,学生就是好学生。这就导致了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课本知识的掌握,于是教学中“满堂灌”,练习时“题海战”。其实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资源,还包括学生资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包括社会资源,以及一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人力、物力、社会环境资源等。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归宿和宗旨。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其作用既体现在课程的实施与二次开发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导作用上。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核心资源,因此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活用教材——“用”教材“教”。其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从而达到由“教”走向“不需教”、从“学会”走向“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施国旺 《教育文汇》2013,(13):29-30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成为老师使用教材的共识。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积极开发、补充和创新,才能使教材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彰显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