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徽州出家现象较为普遍,出家者包括农民、胥吏、妇女和士绅等社会各个阶层。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如因生活贫困、家庭变故、民族气节等,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动荡不安,以及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出家为僧的遗民,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颇有建树;或在出家后一心向佛,成为"名僧",推动了徽州佛教事业的发展。徽州宗族对出家现象的不同态度,显示出徽州社会存在多元、多样的生活方式,也说明徽州宗族社会存在松懈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在王莽主政时期,刘歆再次担任起典校秘书之职.刘歆的校书活动包括广求图书,进行整理校订;又搜集扬雄等时人的著作,并为其撰写书录,汇编入录;更借此机会撰写《三统历谱》等个人著作.此种模式基本上是对刘向校书工作的追随和仿效,然而刘歆校书的主要对象为古文经,其根本目的在于辅助王莽.故此,与刘向校书在于谋求通过中秘藏书的全面整理,来寻求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途径,并撰作书录,供成帝借鉴,有着明显的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3.
汉魏时期,巴蜀本土文化在经学、诸子学等方面较为突出,而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入蜀,促进了巴蜀文化繁荣。儒道兼综的思想渊源对巴蜀士人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展云 《兰台世界》2013,(11):12-13
汉魏时期,巴蜀本土文化在经学、诸子学等方面较为突出,而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入蜀,促进了巴蜀文化繁荣.儒道兼综的思想渊源对巴蜀士人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适应我国近代"洋务运动"中亟需培养优秀外语人才的需要,上海广方言馆于19世纪60年代设立,这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教育现象。本文分析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的历史背景,从专业与课程设置、外语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翻译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考察论证了上海广方言馆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从外语人才为维护外交合法权益发挥重大作用、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历史进程等方面指出了上海广方言馆外语教学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环巢湖流域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方志事业就较为发达。明清时期,方志总体数量、普及程度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开始定型,体例亦逐步完善,内容日见丰富,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考索明清时期环巢湖流域方志的修纂情况,不仅能够归纳和总结出一些有益于我们今天修志的经验,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当今环巢湖流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研究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奠基人,"文艺评论界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戏剧作家"(《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词条)。然而,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规模和达到的深广度,不仅不能和英国莎士比亚研究的"莎学"相比,即和国内《红楼梦》、《金瓶梅》研究的"红学"、"曹学"、"金学"比较也相形见绌。在此之前,我们连关汉卿生平和创作的一些基本问题都还未能真正搞清,发表成果尽管数量很多但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将关氏生平创作进行总体研究的真正有份量的专著目前尚不多见。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身世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汉卿出身医家关汉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的生平事迹如何?我们知道的甚少。有关他的文献记载寥寥无几,难以勾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加以他的作品乃受戏曲作品普遍的厄运,即屡经后人任意更改,已非原来面貌,要指出究竟哪些部分是关氏原作,恐非易事。因此,由全体内容主题以及笔调来推测他的思想和文学的大致倾向则可,若单就作品中的片言只句来臆断某一问题如何如何,则难免误陷谬论。一般来说,研究元杂剧作家比研究作品本身会有种种困难,原因即在于此。元杂剧最杰出的作家关汉卿也不是例外。关氏生平事迹中最基本的事实,即他的…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改戏     
石平 《传媒》2000,(12):43-44
话说关汉卿因编了《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剧本,一时名声大噪,妇孺皆知。那些编剧写戏的青年学子多投奔其名下,让汉卿指点。汉卿的日子也就过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 孰料世事变化无常。几百年过去,戏坛上斜刺里杀出  相似文献   

10.
"重农抑商"思想最早体现在商鞅变法中,商鞅主张耕战,后来的汉文帝则提出了各种重农措施。本文以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从唐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文献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对民族文献进行了界定,进而对现阶段民族文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民族文献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流动一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生活,汉族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赵秀德  江丽 《历史档案》1998,(2):121-129
1923年7月至1927年8月的中共北方(京)区执行委员会①,是北方地区党组织最早的领导机关。北方(京)区委建立后,以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为基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北方广大地区建立和发展中共党的基层组织;以国共合作的名义开展关税自主运动,国民会议运动,声援上海工人、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斗争,组织各界人民实行反对奉系军阀政府的三一八运动等斗争。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中,北方各级党组织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阶级觉悟,巩固党的基层组织,为后来的革命斗争作了准备。大革命时期北方(京)区委领导北方群众进…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流动一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生活,汉族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赵秀德  江丽 《历史档案》1999,(1):120-124
中共北方(京)区执行委员会①(1923年7月至1927年8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最早的领导机关。北方(京)区委建立后,以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为基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北方广大地区建立和发展中共基层党组织,并组织领导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在斗争中,北方各级党组织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阶级觉悟,巩固党的基层组织,为后来的革命斗争作了准备。中共北方(京)区委机关所在地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它曾是几代封建王朝的京师,是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大本营,也是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前沿。…  相似文献   

16.
西晋覆灭之后,南北朝建立,北方游牧民族逐步南迁,并乘机大规模地向中原入侵,所以他们的服饰都存在着一定共性。而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融入,和汉朝的服饰文化相互交流,并对南北朝戎服形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辽金元时期,文学创作既内含着草原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习俗、审美趣味等因素,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巧,形成了在草原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区域性发展阶段,呈现出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冲突、互补与融合的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飞放是一种深受古代帝王喜好的体育游乐活动,尤盛于辽、金、元三朝。文章结合史料,介绍了飞放的流程实态、兴衰历程;又立足皇权文化视角,探讨了飞放活动的礼制特点、机构支持及相关暴政祸患。  相似文献   

19.
夏丽  杨昌霞 《兰台世界》2015,(1):118-119
王国维《叔本华与尼采》一书中的《灵魂三变》和《小人之德》,是1904年王国维以文言文的形式,对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著中的两章进行了翻译。由此,中国知识界开始了翻译尼采著作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张哲 《大观周刊》2011,(34):79-79
巴布罗·毕加索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更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在他的成长经历中,女性是毕加索绘画的重要题材,对女性的情感表达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淋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