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因此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捍卫它们的语言文化 ,有的甚至置于国防建设之上。我国早在 1951年就由《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号召全国人民“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 ,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我们认为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品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品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 ,它要求重感知、重理解、重领悟。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品析是感知信息 ,选择信息 ,进而获取新的信息的过程。那么 ,如何进行语言的品析呢 ?一、读精彩文段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诵读是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并驾驭语言的能力。语言品析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品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它要求重感知,重理解,重领悟。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品析是感知信息,选择信息,进而获取新信息的过程。语言品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品析,让学生在感知语言和习得语言的基础上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整合资源,在品味语言中知晓大意;体悟内心,在品味语言中体悟情感;想象映衬,在品味语言中审视美感;悉心揣摩,在品味语言中习得方法,从而在语言品析中让生本对话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4.
朗读,应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味(品味),读出律(韵律)。恰当运用朗读培养学生学会品析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运用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刘桃红 《考试周刊》2011,(80):52-52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和赏析,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作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范读,激美感;研读,感悟美;析读,品味美;赏读,体验美;变读,展现美。  相似文献   

6.
俞国华 《考试周刊》2014,(90):29-29
散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本对其关键的、精美的词句进行品析,在品析中感受文本的精妙,理解词语含义,结合语境体会其作用及巧妙之处,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用词的精妙,体会修辞手法,抓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散文语言的精美、精妙。  相似文献   

7.
正词语品析法就是对那些应用准确、生动、形象、传神的词语通过揣摩、分析、感知、领悟等方式,理解词语本意、引申义、象征义及其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语文教学的最传统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落实《标准》"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的好方法,如何高效地应用这种方法呢?一.用重音朗读的方法品析词语例如,施教课文《大禹治水》时,我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朗读标题,感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让他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渗情,并形成语感。教师可以采取形象感受、比较朗读、品析关键词句、多样化朗读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品析课文,展开想象,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过程与方法:采用导—读—译—赏—疑—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赏析中体悟,在质疑中提高,在练习中升华,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平时教学中仍存在着偏重于文本理解与感悟的说教,而将朗读教学留于形式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变式诵读、语境引读、品味标点、品词析句、角色表演的策略,来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词语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也是低年级教学难点。学生对词语意思正确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语言。我们根据词语不同的特点,整合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的词语学习与句子理解、朗读感悟、背诵文段、看图写话有效交融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品味词语,理解词义,积累并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12.
王玮 《文教资料》2014,(35):169-170
语文教师必须将朗读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一种出声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更是语文课堂的主要呈现形式。然而现阶段语文课堂中存在朗读时间不充分、朗读目标不明确、朗读方法单一乏味等弊病。作者结合多年朗读指导教学片段实录进行归纳赏析,总结出"创设情境法"、"揣摩语气法"、"品味语言法"、"对比感悟法"等有效朗读方法,将朗读指导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巧妙地融为一体,使课堂因朗读而精彩,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训练中,引导学生确立观照整体文段,准确捕获有效信息,深入品味语言的情感内涵和表达美质,从而增强对文段的解读能力,是精读策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分角色朗读指导要在深入感知内化角色形象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读者、编者对话,从微观层面对文本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表达特点进行感知与理解,从而提升朗读技巧与方法,让朗读教学不再空洞、抽象。并且整个过程要重体验、轻分析,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感受与表达,让分角色朗读成为学生一种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文章内涵丰富,风格各异,可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这便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略。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具体有三点。1.品析语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品析语言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品析语言即对课文词句的品赏理解,旨在使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获得心灵的陶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素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啄”个小小的“洞眼”看文本.紧扣“情义”一词.围绕文题、文眼来理文路,品文采.教学中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注重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加以品味.让学生的情感随文跌宕起伏、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化感情。学生轻松自由地穿行于长文之中.  相似文献   

17.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品味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子和词语。对于《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的词,课堂落实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声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此作了如下的朗读设计。  相似文献   

18.
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才能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语文学科的本位就是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与体味。语言品味做到位了,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避免架空分析和灌的嫌疑,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更浓郁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9.
创设良好和谐的情感氛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运用揣摩、朗读等手段,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咀嚼语言的蕴涵,品味语言的精妙,通过朗读、体验,从而感知、理解文本,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一、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一)扣住语境,品味语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成为理解语言的一大原则。品味语言的表现技巧,必须抓住语言环境。难道齐国没有人吗?这句话是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时说的。品味这句话时,我启发学生不要凭空想象,要根据前后来思考,引导学生扣住瞅了一眼和冷笑一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