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历史学家.他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和多方面的革命实践活动,都是同历史科学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他的史学生涯,并结合着研究和学习他的历史理论和治学精神,这对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在研究历史中转变世界观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历史科学。他在大学的专业是法学,可是最感兴趣的却是哲学和历史。1837年,他向父亲报告学习情况,在他列出的书目中就包括有文克尔曼的《艺术史》、路登的《德国史》、克莱因的《刑法》和《编年史》等。二十多年后他回忆道:“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把它排在哲  相似文献   

2.
3.
伟大的巴黎公社,尽管存在短暂的七十二天,而且又在严酷的炮火中渡过。但是,巴黎的无产阶级不仅英勇地抗击了国内外凶恶敌人的武装进攻,并且还实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改革。他们在改革旧教育和创立新学校的光辉事业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举行武装起义的第二天,就派出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卢利叶接管了教育部。3月28日经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委员会(即巴黎公社正式诞生),国民自卫军委员会将  相似文献   

4.
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古代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源头在中国。日本研究人事管理的铃木博教授说,“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的许多原理,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日本的另一学者村山孚认为,“提高日本管理水平的支柱有二,一是美国的科学管理,二是中国的古代管理”,“人的管理是最难的,而对人的管理最有研究的要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正因为如此,日本把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列为日本企业家的“三必读”。美国著名管理学者乔治也提出,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专家,不读《孙子兵法》是不成的。而对于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来说,对此不是了解得太多,而是研究得太少。认真发掘中国古代人事管理这份遗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事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古代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源头在中国.日本研究人事管理的铃木博教授说,"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的许多原理,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日本的另一学者村山孚认为,"提高日本管理水平的支柱有二,一是美国的科学管理,二是中国的古代管理","人的管理是最难的,而对人的管理最有研究的要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正因为如此,日本把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列为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6.
历史性是马克思讨论科学思想的重要逻辑线索之一。长期以来,科学哲学研究忽视了科学的历史维度,用抽象与静态的科学概念取代现实科学的真实描述,导致静态知识观。马克思认为科学蕴含在历史之中,科学实践为历史所反映,科学应当在历史中考察,实现自然史与人类史、科学史与社会史的统一。马克思科学历史性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明确科学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强调科学实践史对旧哲学的批判,讨论历史对社会与科学发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桂北作为广西异彩纷呈的语言区,此前恰恰是最缺乏面世语言材料的地区,仅从零星的单篇论文中看到某些少见的语言事实,这更使我们对桂北评话充满了神秘与好奇。今天《桂北评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丛书首发式让我们遂了多年的美愿。由衷地感谢广西地方政府、本书的主编、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8.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马克思是以研究客体的方式来研究主体的,或者说其现象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时就是他的本质科学,二者乃是一门科学——历史科学。这种主客统一、本质科学和现象科学统一的思路是对黑格尔科学观的继承,但其间又有着微妙的差别:在马克思那里,存在论、现象学、历史科学是合一的。本文通过与黑格尔科学观的比较来考察马克思的历史科学,这将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之初开始,就遭到各种非议或责难.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批判哲学,只有实证科学,其突出表现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而实际上,这些肤浅的理解显然是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原初的历史语境和时代使命赋予了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实证批判性.  相似文献   

10.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全世界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的導師馬克思與世長辭。這一偉大的思想家,雖然在那天停止了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學說,他的事業,七十年來,經過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不斷地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一直在全世界每一角落輝煌的勝利着。 馬克思學說是人類歷史上萬能地、最正確地、十分完備而嚴整地科學。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觀點與學說的體系。‘這些觀點總和起來,便構成了作為世界各文明國裏工人運動理論和綱領的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  相似文献   

11.
正妥协是近代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缺失的民族特性、处事方式和行为理念。一个无可辩驳的史实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因此,两国革命和民主宪政发展过程中的妥协同样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英国人的妥协传统与习惯让其社会转型和进步总是在温和中行进。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在几经波折后于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停滞了下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  相似文献   

12.
综合平衡理论──珍贵的经济理论遗产吴易风综合平衡理论是陈云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陈云同志留下的宝贵的经济理论遗产。在经济思想史上,平衡或均衡,是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经济理论问题。马克思从经济运动中揭示了平衡的...  相似文献   

13.
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借助并改造传统的血缘关系而进行的"封建",成为周人实施"大地域"王朝统治的有效手段,最终形成了以"中国(域)"为核心的传统天下差序格局的重要制度渊源;宗法制不仅将血缘亲族集团改造为西周统治的基础,也造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传统内容;与之相表里的礼乐制度,构建了古代社会的基本秩序原则和有效治理方式;周人将"天命"与德政相勾连,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理念的重要历史来源,也对中国王朝政治实践理性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冯特被公认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组织者和系统者。尽管他有崇高的声望和影响,可是他的名字现在除少数一些心理学家及学者知道外,很少有人了解。而不同学者对他的系统的总结会得出不同的冯特来,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感到冯特的心理学范围过于狭隘。所以有必要重新总结并估量他的工作,即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历史遗产,尤其他把心理研究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等结合起来,写出了《民族心理学》这部名著。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其"历史科学"臻于成熟。这一"历史科学",一方面像一般近代科学一样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数学或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为描述与自然世界不同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出了一种"拟历史目的论"。同时,"历史科学"的成熟,也提出了建立一门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理解人类学习的心理以及基于心理的思维与学习?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学者们坚持不懈努力探寻的问题;其中,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10年。见证了人类有史以来学习理论发生的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人类已经进人到了创建学习科学的新纪元,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学习的理念与方式的革命已经兴起”。在学习科学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理应对过去几个世纪里学习科学研究发展的轨迹做一个整体的反思和轨迹的描述。以便于学习科学研究的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7.
鲁迅曾自谦地说过:“我是毫不治史学的。所以于史学很生疏。”(《集外集拾遗,又是“古已有之”》)但是事实上,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伟人,鲁迅不仅认真究研过史学,非常熟悉史学,而且在史学领域留下了辉煌的战绩,为我们树立了正确对待历史遗产的光辉榜样。今天,重温鲁迅关于历史遗产的精辟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革命导师对中国问题的论述是特别有意义的.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3年至1862年间共撰写了大约二十八篇关于中国问题的论文,现在已发表的有二十四篇,其余四篇手稿已轶失.这些论文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分析其他一些国家事件的论文,提供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的思想.论文阐述中国的范围极广,包括太平天国革命、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贸易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美关系,沙皇俄国对中国侵略、早期中俄贸易史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等.李大钊同志早在1926年就翻译了第一篇马克思论中国的论文,给以很高的评价,并指出研究这些论文的意义:"马克思批评当代历  相似文献   

19.
在即将结束的世纪之末,来回顾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极为丰富,但最核心的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所指示的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不了解马克思的思想遗产在人类社会领域所实现的划时代的变革及其意义,就不能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和意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思想遗产在当代中国的真正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北 《上海教育》2008,(14):13-13
昨天,我们刚刚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今天,我们就来接受黄浦江的洗礼。从山崩地裂的震颤,到碧波荡漾的抚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代表灾区师生,感谢上海人民对四川教育的关注、关爱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