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先闻 《教学月刊》2006,(10):44-46
一、教学中的困惑 由高中物理课本,我们知道光谱是电磁辐射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单原子气体光源所发的电磁辐射形成线状光谱,故原子光谱又称线状光谱,线状光谱体现了原子能级的量子化。按辐射的频率法则,当原子从某一个量子化的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频率和波长应该是单一值,这意味着当原子气体光源中大量原子的跃迁体现在光谱相片上,每一条谱线都应该是一条条没有宽度的“几何线”,每条谱线代表单一的波长值。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第二册光学部分中的<光谱和光谱分析>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主要难点①学生难学:这节课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多,诸如发射光谱、连续谱、线状谱、吸收光谱,原子光谱、特征谱线,分光镜、光谱管,光谱分析、太阳光谱等.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高中物理(必修)课本第二册“光谱和光谱分析”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吸收光谱.通常在吸收光谱中看到的特征谱线比线状谱中的要少一些.”学生经常问:原因何在呢?我们知道,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线状谱是由一些...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原子物理学部分中,有一幅如图1所示的氢原子光谱的照片,这是一幅黑白照片,光谱归类为明线光谱.该图能说明氢原子光谱中的特征谱线,各条谱线的频率大约是多少,其他方面的作用就不明显了.但如果对该光谱进行认真分析,其中还可包括下面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了清晰的氢氘原子光谱谱线,首先确定了对光谱谱线有影响的负高压及狭缝宽度2个实验参量。先选定氢原子的一条谱线,在一定的负高压下,通过改变狭缝宽度来获取不同组光谱谱线,经分析得到理想的狭缝宽度范围。在该范围内选取几条狭缝宽度,分别通过改变负高压来得到理想的最优参数组。实验发现,对于不同的波长最优参数组参数不同,因此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的谱线进行了探究,找到不同谱线的公共最优参数区间,最终获得了清晰的氢原子光谱谱线。  相似文献   

6.
张明亮 《中学物理》2012,(12):25-26
1氢原子光谱 在1885年从星体的光谱中观察到的氢光谱线已达14条.巴尔末将这些谱线的波长归纳为:  相似文献   

7.
黄法祥 《物理教师》2003,24(10):45-45
在高中物理教课书及其相关的资料中都认为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并作为掌握光谱分类及从现象上区分各种光谱的一个重要实例,强调太阳光谱不是连续光谱而是吸收光谱.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既不科学,又不利于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和把握物理规律,甚至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与光谱的分类及其含义相矛盾.在中学的知识范围内,光谱分类一般有两  相似文献   

8.
由光谱知识可知 ,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相应的元素吸收后而形成的 ,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在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等几十种元素 .光谱分析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 ,在进行高考复习时 ,我们将 1 994年一道高考题修改如下 :太阳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 ,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 ,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B)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大气层中各存在着部分相应的元素 ;(D)太阳…  相似文献   

9.
光谱分析在化学检验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但物理教材中的叙述非常粗略 ,且教学参考书中也未涉及 .在目前 3 X的考试模式下 ,光谱分析也是物理与化学的最佳结合点之一 ,很有必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 .笔者愿与各位教师一起探讨有关光谱和光谱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线状谱是如何产生的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 )教材中对线状谱的定义是 :稀薄气体发光 ,会产生另一种光谱 ,是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组成的 ,这种光谱叫做线状谱 .书中另又述 :把固态或液态物质放到煤气灯的火焰或电弧中去烧 ,使它们气化后发光 ,就可以从分光镜中看…  相似文献   

10.
谢东源 《物理教师》2001,22(9):35-36
高中物理第二册光学部分中的“光谱和光谱分析”这节课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①学生难学:这节课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多,诸如发射光谱、连续谱、线状谱、吸收光谱,原子光谱、特征谱线,分光镜、光谱管,光谱分析、太阳光谱等.②教师难教:尽管有分光镜和光谱管的实验仪器,但分光镜是一个精密仪器,学生难于观察现象,且不能拆卸观看其结构透析原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其使用效率很低.另外,由于没有吸收光谱形成的具体实验为教学做支撑,使得对于吸收光谱的讲解非常空泛,学生更是难于消化.基于这诸多的不利因素,使得“光谱和光谱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每每都成为事倍功半的典例.  相似文献   

11.
定理 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这两条直线分别被同一矩形两组对边(或延长线)所截得的两条线段与这矩形两邻边对应成比例。如图  相似文献   

12.
苏科版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生物学》,于2012年9月在七年级开始使用,该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时代性、发展性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1 彩图形象生动,功能多样 彩图是新教材的一大景观,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具有立体感、动态感的彩图,能迎合初中生好奇的心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每一幅彩图所承载的教学功能,新教材中的彩图主要分为五类:①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图,这类图能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基本生命规律.②图表数据图,能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图表数据的能力.③实验探究图,主要通过示范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④生物技术发展图,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⑤生产生活实践图,帮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增强"STS"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图、读图、说图、画图,充分挖掘图中隐含的信息,分析图与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讲完光谱后,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疑问,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讨论.下面是关于光谱一些问题师生讨论对话的内容,这里是以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的.学生:请问老师,发射光谱只有书上介绍的两种吗?它们都是怎样产生的?老师:发射光谱共有三种,除了书上介绍的线状谱、连续谱外,还有带光谱,关于它们的产生,教科书上虽有介绍,但篇幅较少,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1.线状谱 线状谱是由于原子气体受到某种外界作用时,如光照射、通电等,电子受到激发后,由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原子就…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原子光谱中,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是最简单的.历史上人们首先开始研究的就是氢光谱,而最早揭示其定量规律的是瑞士的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1884年,年近花甲的巴耳末着手研究基本上位于可见光区的氢原子光谱线系,该线系从长波端开始的四条谱线波长λ与线系短波系限波长λ。(简称系限)的实验测量值依次为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绪论课介绍物质的研究对象时,经常会使用这幅彩图(图1),图中的蛇形象非常奇怪,蛇头咬住蛇尾,人们称之为"衔尾蛇".衔尾蛇,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神话符号之一,在不同的文明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物理学中,这条蛇则形象地表示物理研究对象的尺寸层次;蛇头和蛇尾分别代表物质形态的两种极限——宇宙与粒子.随着现代物理的发展,我们了解到宇宙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粒子物理的发展,而宇宙又是粒子  相似文献   

16.
1问题 人教A版必修2等角定理(如果空间中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推导过程得出:平面中的公理定理对于空间图形,需要经过证明才能应用.作业中的证明过程必须以书本上出现的公理定理为基础,不能以直观结论或自认为正确的结论作为证明依据.笔者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教学中,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的错误证明.现例举如下: 例1 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和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相似文献   

17.
一、要准确分清三个概念的含义 1.直线. (1)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一条笔直的线,如代数中的数轴,就是一条直线(它只规定了原点、方向和长度单位). (2)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1中的直线可以记作l,如果点A、点B在直线l上,那么直线l也可以记作直线AB. (3)一个点P与一条直线l有两种位置关系,如图2,①中:P点在直线l外,②中:P′点在直线l上. (4)两条直线a和b,如果它们只有一个公共点O,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叫做相交,公共点O叫做交点.如图3. (5)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相似文献   

18.
氢原子的光谱是最简单的光谱,其能级图也是一种最简单形式的能级图。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却非如此。这是因为这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和与生活距离较大之故。为此,在学生中常出现这样几个疑点:1.各线系分布的区域如何?2.各线系中的最短和最长波长如何?  相似文献   

19.
1.力臂例1如图1所示,AO是一用来提升重物的杠杆,在图中画出F_1和F_2的力臂和。[解析]先分别作出F_1和F_2这两个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表示),然后再分别作出从支点到这两条作用线的垂线,标明相应的力臂l_1和l_2,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20.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此推论有如下两种基本模型.1.“A”模型(如图1、图2所示)2.“X”模型(如图3所示)两种基本模型在解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同学们学好这两种基本模型的应用,本文以课本中本单元的典型习题为例,分类介绍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直接应用基本模型1.直接应用“A”模型例1如图4,在△ABC中,作直线DN平行于中线AM,设这条直线交边AB于点D,交ABCDE图1ABCDE图2AEDCB图3边CA的延长线于点E,交边BC于点N,求证:ADAB=AE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