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薇 《考试周刊》2016,(9):156-157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内心秉持的行为准则,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信仰,对人才培养、教师个人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教师出现"只教不育"教育信仰偏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只重文化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德育、能力、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培养。要探析教师"只教不育"的成因,寻求解决对策,引导教师重建正确的教育信仰,改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事处处要求学生"听话"的教育模式,必然使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要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把创新精神提到了富国强民的高度.可见,班主任应摒弃"我讲你听"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意识,从而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曼,你是真的不知道?以你的水平不可能不知道begin to do sth等于start to do sth吧?曼继续埋着头:我不知道。对于曼在课堂上的一问三不知,我这次没有非要她说出个一二三才肯作罢。不知道也好,老师给你免费补补,放学后来我办公室。曼不算天资聪颖,但是勤奋有加。她不喜欢开口,而且一开口就会把原本连贯的文字读得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4.
杨志新 《教育》2013,(27):9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情有可原,但不能过了头。现在的培训班遍地开花,家长万万不可为了所谓的"成功"而一厢情愿,不负责任地把孩子推出家门,交给辅导班。这不仅不会成功,还会落得人财两空。如果教育只有"教",没有"育",那就不成其为"教育"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己的一技之长,是你会而别人不会的那一点点东西。你会、他会、大家都会的东西,学习会了也没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蓝星 《广西教育》2014,(17):1-1
不久前,徐州新沂市第一中学发布倡议书,禁止男女生在校园内结对散步,在学校餐厅或其他地方结对就餐,同乘一辆自行车,共用一把雨伞等10种行为。此规定一出台,引来国内一片哗然。学校出台以上校规,初衷是为了防止学生早恋。但是,早恋和男女正常交往完全是性质迥异的概念。颁布“男女交往十不准”铁规,虽然会让早恋的学生有所收敛,但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困惑和正常交往问题。这种仅仅从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和立场出发,为了自己管理方便和教育轻松,简单处理学生情感问题的行为,实际上是学校情感教育的“懒教”。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时。一些教师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恰好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  相似文献   

7.
一、以“爱”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无比热爱我的祖国和教育事业,充满信心。热爱我的每一个学生,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有了爱才能把每件事做好。只有有了爱才能对一切充满信心。但是要想让每个人都懂得爱是不容易的,我所面对的是一届届刚刚走出高中校门就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对的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化学史教育入手,通过录像向他们介绍古代化学的发展、现代化学的发展和前景、著名化学家的生平,并与他们一起讨论感受,给他们以爱的启迪,使他们懂得如何去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8.
我一向认为,教学方法,难拘一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执法各异,殊途同归。但是,有一条原则也许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教”的动机必和“学”的效果相统一,教法的善拙应以学生学习效果的优次为检验标准。因此,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应该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注重教学生读书之法,让学生会读、悟得、致用。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教学生学”的初步尝试,似觉略见成效,兹不惮粗陋,试以《海燕》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如次。《海燕》一文,我用两教时授完。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及注释,划出生字难词,并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师的职责不是教书,而是教育和教学,教学生学,育学生长。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长,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责任应该是用自身的学识和言行去引领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成长。而教师的教学也不是教书,而是从学生出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并且,教师自身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10.
11.
这学期,我接任了一个五年级的班级。初看全班的语文成绩都不错,可是一走进课堂,却让我吃惊不小。学生的成绩与课堂表现判若两人。归纳起来:一是,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习惯很差。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生无精打采地上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低声说话、左顾右盼。有时,一块橡皮、一支笔、一个手指头都能玩弄上半节课。二是,学生不爱动脑筋。上课时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主动提问,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也极少思考,也没有向别人表达的愿望,似乎这些问题与他们毫不相干,只是等待教师的答案。真有点儿坐“等”其成的架势。三是,学习方法呆板单一。教的字、词、句,他们是只“领”不“悟”,从来不会提出异议。四是,事事都要请示教师,很少自己动脑做主。例如,开学初的一天,发完新书后留下了几根捆绑书的废包装纸和包装带,我便请一位学生处理。他问:“老师,这废纸和包装带扔哪儿?”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着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于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业的定位(“师者,传道授…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 ,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 ,二则因受传统文化的束缚 ,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 ,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在中国 ,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认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 ,三乐也。”词典上说 ,“教”的含义是“传授” ,“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的含义是“培植” ,“养子使作善也”。可见 ,“教”与“育”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  相似文献   

14.
谭虎 《山东教育》2004,(11):63-63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着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何谓“教”、“育”? 王静先生《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及徐仲林先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写的序,部对两字的字源及本义  相似文献   

16.
袁志勇《<教育>探源》一文(载《北京教育》一九八二年第一期),题前加有“小典故”,文末注明“(汉·许慎《说文解字》)”,为南京师范学院等六院校合编的《教育学教学参考资料》第一分册所选录。文章认为:“教育”的象形字是“(?)”。今翻查许慎的《说文解字》,发现出入颇大。 关于象形字,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着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或许与我们对“教”与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生利用“变”的办法解题黟县渔亭中心小学余雪清一、变新为旧、就是将不熟悉的新知识变为已学过的旧知识来解答,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如第十二册68页例6;用一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22.4米,如果再织3小时,一共可以织布多少米?我先把题目变为用一台织布机4’J...  相似文献   

19.
在课改正在进行的今天,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依然很单一,学生的分数仍然是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确很不理想,即使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无法在短时期内见效。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自己又何尝没有这样想过呢?  相似文献   

20.
上课铃响,我和孩子们浸沐在和谐的课堂里,开始学习《大卫,不可以》,并确定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看故事、悟道理。他们乖乖地到自己小组里去合作学习,理解故事。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把故事补充得生动有趣。然后全班分享从故事中得到的感悟。通过学习活动,孩子们明白了:妈妈其实很爱大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