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14,(9)
正教师创设"有结构"的材料,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交流、争论……这些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可借鉴的。应用这个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要教师设计、选择与新授知识相联系的"有结构"的材料。科学的理论支撑美国兰本达教授曾倡导在自然教学中采用"探究——研讨"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组成。在探究环节,教师主要选择与新授概念相联系的"有结构"的材料(即各部分联系紧密,通过其相互作用能揭示一系列有关现象的材料),按层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能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探究活动。在"抵抗弯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实验,引入科学探究;通过整合多个活动,引导长时探究;利用数据分析,深化科学探究。教师要驱动学生的内在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发现探究活动中蕴含的科学规律,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活动。然而,不少初中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很难在很长时间内围绕某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用张弛有度、动静得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展开探究。一、放飞想象,深度感知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同时,不少文学作品都具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相似文献   

4.
<正>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积极从生活中搜集素材,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更容易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热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有效思考并主动质疑,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引导学生认识"稳态与环境"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张"过山车向下俯冲"的图片,这样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回忆。教师适时鼓励学生畅谈他们坐过山  相似文献   

5.
"课堂引入"环节,应精选与知识学习关系密切的直观材料,抓住关键知识提出思考问题。"知识探究"环节,应通过活动、问题组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对所提供的材料展开观察、思考,探索其本质特征和规律。其中,设计的探究活动要具有操作性,要紧紧围绕新知识的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适度性。"课堂总结"环节,应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的梳理,使学习方法得到提炼,知识得到有效迁移,进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探究活动以材料为基础,在探究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探究过程,而对材料选择是否合理、材料组合是否恰当及材料呈现的时机是否适时易被忽视。有结构的材料是孩子们将学习材料与科学问题、教学目标相联系的桥梁,是载着学生从"迷思"中摆渡到彼岸的"神舟",是将开放的问题转化为封闭的问题的向导。一、目的:有结构的材料让科学课走向"探究"1.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思想注重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主动实践,提倡应以学生的生活为本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实施中鼓励学生的探究和实践。从叶圣陶教育思想中,我们能深刻认识到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要从"本真"出发,以生为本,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让幼儿接触丰富多样的低结构、层次性的探究材料,拓展科学探究形式,抓住核心概念,精炼特色活动,充分调动科学探究资源,结合多元化教育和思维启发多管齐下,推动幼儿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使用的探究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探究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摒除了外在的干扰,这样的有结构的材料能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得到有效建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相似文献   

9.
一、材料安排要贴近学生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探究这些材料。在教学中,我以为不一定非要用课本中提供的材料,可以用相近的却不会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材料。生活中很容易得到的如一次性杯子、牛奶瓶子、搅拌用的筷子(一次性的)等,这些材料随处可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使用时也能应用自如。  相似文献   

10.
<正>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材料引起探究,材料引起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两小活动中投放材料时,是围绕"适、趣、易、活"四个字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只关注教科书正文,而相对忽视教科书中的活动系统。新课程改革强调教科书的编制应体现学生探究,并特意在每一章的后面设计了问题探究栏目。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中的"问题探究"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进行研究性活动教学的策略。具体教学策略包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自主性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开展充分的、深度的探究研讨;教师应该及时提供敏感且适度的指导;在探究性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启发与引导。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的中心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出有利于科学探究学习的情境,教师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直接灌输转向引导、推动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这就要求在科学教育中必须重新确立教师的角色定位。一、教师应该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创建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是维持科学课堂探究的必备条件,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活动材料、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上的保障。1.准备有结构的活动材料。没有足够的活动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想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主题式阅读"是围绕某一主题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的方法。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某一类题材的内容了解全面,更能促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比较式思考和深入探究。展开主题式阅读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探究疑问和比较分析作为主要的方法以促使学生的认知更为深入。一、存疑阅读,通向知多知深存疑阅读能促使学生对某问题展开探究,并以解决问题作为目标展开一系列的阅读。这种主题阅读将解决问题作为主体,教师首先要鼓励学  相似文献   

14.
"材料引起经历",有效的选择和运用学习材料是一节科学课探究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将从"维序"、"激趣"、"促思"三方面,论述教师如何选择和运用材料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 一、来自课堂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探究就无从下手,但是有了充足的材料,科学探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展,达到预期的目的吗?笔者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因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而产生无效探究的情形. 1.教师准备充分,各种材料摆得满满的.实验前,教师在上面讲要求,学生在下面玩材料,实验中热热闹闹,实验后教师要喊停半天学生才能停下来,在交流现象和结果时要么鸦雀无声,要么说一些无关的结论,教学实效性差.  相似文献   

15.
唐丹 《科学课》2010,(1):41-41
我们希望学生能在科学课中有主体地位,能自主展开探究,不妨让其在玩中学,从而获得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我的理解是,学生在科学课中是否有较高的探究效率,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每一堂课的环节设计是否清晰、问题设计是否巧妙和材料是否准备充分等。想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寻找快乐,在玩中学.在动手时也充分动脑,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科学课让学生动手的魅力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希望学生能在科学课中有主体地位,能自主展开探究,不妨让其在玩中学,从而获得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我的理解是,学生在科学课中是否有较高的探究效率,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每一堂课的环节设计是否清晰、问题设计是否巧妙和材料是否准备充分等。想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寻找快乐,在玩中学.在动手时也充分动脑,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科学课让学生动手的魅力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沈佳伟 《江西教育》2022,(15):67-68
在数学建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建构时空、设置建构活动、开发建构资源,从而助推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多维视角,引导、支持、干预学生的学习建构,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通过"建构性学习",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2):41-42
陶行知"解放思想"的提出,促进了广大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有助于学生发挥自主意识,助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鉴陶行知的解放思想,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并展开自主建构;其次要引导学生探究新意;可以提供学生多元材料,引导学生想象;可以通过鼓励和激励促使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解放思想,进而发展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表现出对活动对象一数学材料的共同兴趣、思索和探究.如果一节课中从不体现探究过程,那么学生必然没有很好地展开有效的思维活动,也就必然不会出现师生的积极互动,也就缺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是关键的第一步,教师备课时应重点关注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从中寻找、发现有价值的可探究问题,课堂上则要善于发现可利用的再生性资源.  相似文献   

20.
彭春燕 《教师》2019,(4):117-118
科学区是幼儿科学探索与发现的主要场所,合理设置科学区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幼儿是否对科学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恰当。教师通过给幼儿提供一些探究材料,支持幼儿探究物体与材料的物理特性、相互关系和有趣的科学现象。为了帮助教师把科学区材料开发与利用研究落实到行动上,作者设计了"五部曲"的教研活动:理念渗透,知其所以然;借他山之石,积蓄能量;小试牛刀,试磨己玉;初磨己之玉;细细研磨己之玉。此系列教研活动能促进和帮助教师从材料的来源、呈现方式和丰富性等方面展开思考与实践,挖掘科学区材料,丰富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