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让学生亲近和喜爱科学的主要因素。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老师必须带领和指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大量的实验、动手操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材料无疑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米"。没有实验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而"米"的好坏决定了"饭"的质量,好的实验材料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亲身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曾宝俊老师认为,一堂精致的好课应该有三味:其中"科学味"是第一点,"科学味"是说在科学课上要像科学家那样真枪真刀地做科学,像模像样地做。不要让学生觉得今天是在做游戏,而是在做研究、写报告。科学课上的"科学味"落实在课堂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要努力体现科学的本质,让科学课具有浓浓的科学味,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等方面来入手.要把"科学本质"细化渗透到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设置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说话,关注"异样"的数据,谨防以偏概全,以求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科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教学,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探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文以一堂科学课的课后活动为例,分析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过程,并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选择适合科学探究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课堂应该以问题开始也以问题结束;在动态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宜探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张海峰 《科学课》2013,(6):114-115
科学课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探究活动,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内隐的思维才是它的灵魂,科学课教学必须把焦点集中到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来。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品质,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发学生有效的"科学探究",是当下科学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一、合理地遴选探究的内容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课上一旦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和认知,学生便会对同一个事物和现象引发多项思考和质疑。于是,课堂上有待探究的内容就在学生诸多的"发现"中呈现出来。我们常见,为了体现教师教学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8.
柴菊青 《甘肃教育》2010,(16):40-40
科学课教学应该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谓科学探究,就是个体通过自主地调查和研究来认识和理解自然的活动。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学习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科学课教学要将探究活动落到实处,要体现其真实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学习是科学课的活力所在,科学探究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科学教学的重要话题。探究活动作为科学的根本,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  相似文献   

10.
李晶 《河南教育》2010,(3):47-47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发展至今,已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探究活动应该是科学课的核心内容。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而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探究的延伸,是学生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活动在短短的40分钟里,不能有结果,往往需要几课时、几天,甚至很长一个时段的观察研究,才能有结论。过于重视课堂里的科学课,丢弃了课堂外这更大更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这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的一门课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主学生对科学实验容易产生浓厚兴趣的这一儿童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用生动丰富的科学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记录、积极动手实验,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创设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思想动机。因此,我认为作为科学课任教师要善用实验教学打开小学科学课之门。下面我结合自己执教的科学课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为主的活动,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其中,提出问题是这一系列探究活动的首要环节,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从探究,教学也就无法开展。因此,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研究性问题,是科学课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  相似文献   

14.
沈洁 《考试周刊》2013,(58):187-188
科学课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如何让课堂充满"科学"的味道,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我们一直在探索。本文从蜕变的味道入手阐述如何追求具有"科学味"的科学课。  相似文献   

15.
汤月萍 《小学生》2013,(9):125-125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实验是小学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实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阶段,对学生科学实  相似文献   

16.
时维锐 《天津教育》2021,(2):183-184
国家在小学阶段设置科学课的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观察、动手操作、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亲历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目前科学课教学却出现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会学的现象。如何把科学课上出"科学味"、更具实效性,是目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进行深入研究,采取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根本标志在于从过去注重知识的学习,到现在关注科学问题的探究。可以说,问题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价值和本质追求。但大多的科学探究出现"失重"现象,亟须纠偏。一、课堂教学生动但不深刻同新课改之前的课堂相比,如今的科学课堂生动得多。老师的教学很注重学生的求知心理,无论是实验的设计,还是活动的组织,都特别留心学生的兴趣取向,并顺着学生的心智要求,让学生"动"起来。于是,我们的科学课上,学生的小手忙得不亦乐乎,小嘴巴也说个不停。课堂教学兴味盎然、生动活泼,从表面看来,确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也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理想效  相似文献   

18.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让学生亲近和喜爱科学的主要因素。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老师必须带领和指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大量的实验、动手操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材料无疑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米”。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先转变角色,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探究在科学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在小学科学课中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动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读科学"、"听科学"、"看科学".所以,小学科学课应重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和动手做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认识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知识和规律,初步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