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苏教版小语第12册课文《碧螺春》时,一位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令笔者耳目一新。学习活动一:品茗赏文,迁移写作。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2.
任华夏文化弱水三千,我只取语言一瓢饮。——题记中国,一个积淀了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为世界留下了太多的奇迹。可当人们只执意于四大发明时,却似乎略过了那最最耀眼的语  相似文献   

3.
文言实词,一部分古今词义相同,但大多数已有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即使在古代,一词也往往有多义。因此,阅读文言文时,切忌以今推古,误将古词当今词,亦戒执一不二,只知一义不明他义。这就要求我们广泛涉猎,认真辨析,长期积累,同时还要提高根据语言环境判断义释的能力。循文探义,就是就文字、文句、文章的具体情况,探测原来不明词义的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蔡烨 《内蒙古教育》2009,(14):42-42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中。语感具有两大表象,即形象思维和富蕴感情。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来说,语感是一种形象思维,学生在听其音阅其文时,脑海中能再现形象的场景,如临其境,深层次体会思想意境和情趣。吕叔湘先生说:“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有些学生阅读听话时心领神会,频品妙处;说话写字时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意以语随,都是凭借他们对语言的直觉和敏感。而有些学生则很难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第一要注重“表述”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强化…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所谓感悟就是对文本以及文本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的方式、方法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感知和领悟。其中以整体性和形象性为基本特征的“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以思想性和情感性为基本特征的“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文本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  相似文献   

7.
牛倩宁 《现代语文》2006,(10):107-107
语感是阅读感活动中学生对语言字的一种敏锐、正确、丰富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它的背后,有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因此,语感的对象实际上是蕴含在语言字中的情和意。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含义深刻的语言文字,作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激活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阅读感知活动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正确、丰富的理解、感受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它的背后,有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因此,语感的对象实际上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和意。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思想感情和凭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感受语言就是要在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触摸言语对象的整体存在,品味它说什么、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不但涉及它的内容,同时还要涉及它的形式,通其气,辨其味,感其情,品其美。感受与理解不同,比  相似文献   

11.
该文据卢前《饮虹簃》“杨升庵夫妇散曲三种”(江苏广陵古籍刻印杜版)注释。注释眉目清楚,文字精练,就此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期听了一些教学观摩课,颇有些想法.一位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文章写了一个中国大陆留学生,一个中国台湾留学生,一个法国教授--"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难堪"的对话课教师.文章并不难读,一上课学生也"整体感知"了全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大都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原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通过学习增进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达成三维目标的一次极好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里也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一、突出“情”的抒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情”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是故,语文教学“情”的问题,就成为贯穿课程…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敏锐的感受力。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我们要从词入手紧紧抓住词语引领学生认真地阅读,积极地思考,仔细地推敲.反复地揣摩,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我阅读感悟的能力.我们觉得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石顺良 《贵州教育》2007,(19):34-35
本人虽没有聆听过特级教师们上的课,但通过有关教学光盘,以及利用互联网下载的视频资源,反复观看了多位特级教师的视频示范课.深切感悟到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2,(33):16-17
正我想问大家:一句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在《读者》里,我曾经读到过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当旅游大巴被山石砸中落入深谷后,中途因欣赏风景而下车的一对情侣,不仅没庆幸自己险中逃生,反而痛惜地责怪自己说:"假如我们没有中途下车,  相似文献   

18.
张小红 《考试周刊》2013,(20):37-38
<正>文学是以语文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现实的一种艺术,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文化、文学,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学生体味课文,进而一步步进入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学殿堂。点燃起学生心中的激情,让文学的种子在语文课堂中生根发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在语文课堂这方土地上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功能,感悟语言,探究拓展,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13,(Z1):50
我想问大家:一句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以疑问语句开头,很有力地引出文章观点。)在《读者》杂志的一则故事里,我曾经读到一种善良令人震撼。当旅游大巴被山石砸中坠入深谷后,中途因欣赏风景而下车的一对情侣,不仅没庆幸自己险里逃生,反而痛惜地责怪自己说:"假如我们没有中途下车,或许车子就不会被巨石砸中了。"我赞叹他们博爱而善良的心灵,我感动于他们朴实  相似文献   

20.
语言承载着各族文化的流程.不同文化的发展均会展现在各自的语言中.成语是各种语言文化的奇葩,以其经典概述给予我们更多的文化的沉淀.当我们学习中西谚语、成语之时,有感于人类文化脉息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