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师应该讲究课堂艺术,适时捕捉学生不可预测和不能再现的生成资源,恰当处理,将学生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生成者、重组者、传递者和再生成者。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拥有敢想、敢疑、敢问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2.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成的超越教师预设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处理好这个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课堂精彩纷呈.科学课的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都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意识,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但是有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动态生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成的超越教师预设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处理好这个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课堂精彩纷呈.科学课的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等都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意识,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但是有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动态生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丽珍 《考试周刊》2014,(97):87-87
数学新课标提倡课堂的有效互动与生成。生成性课堂几乎包含三个环节,即"营造动态—实施跟进—促进生成"。以"营造动态"为基础,即以营造教学情境或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为教学抓手;以"实施跟进"为驱动,即教师经过情势判断,适时对学生突出的思维倾向和问题进行跟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生成"为目标,即促进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行为、思维结果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王积社 《考试周刊》2013,(13):47-49
"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要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给出了垂径定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教学生成系统是在由信息场域和思维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成场中来运行的,是由信息场域和思维系统"交叉"重叠而构成的一种信息加工系统.它由动力子系统、条件子系统、策略子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解决愿不愿生成、能不能生成、会不会生成的问题.三种子系统有机联结、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结构的教学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7.
王淑丽 《成才之路》2014,(13):91-91
正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形成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灵活开放、充满变数、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过程。那么,如何借新课程理念,探提高数学教学实效之路呢?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最直接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思维就不能展开,更不能深入。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搞好思维训练的前提。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学生对  相似文献   

8.
"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要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给出了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生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针对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在评价中启发、引导与唤醒,通过评价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可以说,生成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生长的力量。一、在赞赏中引领生成"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想得到赞赏。"赞赏,是评价学生最常见也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教师如能捕捉学生发言中的"生成点",在赞赏中给其他学生以"生成"的暗示,巧妙地融思维引领  相似文献   

10.
李洋 《考试周刊》2014,(48):141-142
<正>"科学始于观察,思维源于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时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此时的思维才算是真正发动。上述理论在教学实际中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承认,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生成问题的却不多,质量也不高,课堂生成的更少,而多数的课堂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预设的问题,对学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教学永远是一个热情、开放的话题,因为生成是永恒的,充满着未知性、挑战性.目前的课堂已把追求动态生成作为价值取向.为此,教师提供给学生广袤的生成时机,激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猜想,收获着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闪现出的生成的"星星之火",课堂"一派丰收景象".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耗散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给予动态生成教学重要的启示,为此,教师应制订弹性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前科学"概念,关注学生的见解,关注课堂中的"失误",促进教学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智慧,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以达到培养学生有效思维的目的。"以学定教"与"顺学而导"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两者相辅相成,是课堂教学的顺序环节;"导以致思"培养学生思维则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指向。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个性思维得到张扬,生命活力得到释放。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成,切莫误走"歧途"。一、忽视生本,虚假地生成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教案中预设了生成环节,可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实施"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变教师举例过程为学生收集材料和自主研学过程。传统的思品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都会力求引用很多不同的、生动的事例。但是这些事例只是符合教师的思维实际,不一定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教师教学设计的条框之中,不能主动生成知识。笔者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在研学案的设计中会严格根据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预设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找准所预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思维的契合点,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真正做到精心预设,直面意外,美丽生成。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真实和活力。那么,教学中如何进行预设来实现有效的生成,成就精彩的课堂呢?一、在学生认知"知其然"处预设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  相似文献   

17.
分析线性代数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以"激发生成,促成内化"为目标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加强背景知识介绍,并根据专业线性代数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入抽象概念;对不同专业增设不同应用实例,从解决问题需要,激发学生生成知识;教学中突出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并促成内化知识;鼓励学生探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知识生成;教学中注重使用反例论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成知识的内化;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运用"和合思想"指导数学教学,教师可以从数学知识之"和合"、数学教学之"和合"、学生生命之"和合"三个层面展开,通过过程性、生成性和具身性教学,"和合"知识的过程与结果,"和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和合"学生的感知与思维。  相似文献   

19.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由于这一命题在语义及逻辑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在人们理解上存在偏差,学界对此也褒贬不一。从新课改的内容及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看,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更多是向人们传递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用生成性思维方式去看待教学和学生,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成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能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利用课堂生成了解学生数学思维,设计针对性练习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