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秋霞 《中国教师》2011,(Z1):65-66
<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渗透了很多新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音乐是感情艺术的角度讨论了基础音乐教学的意义,根据我国基础音乐教学的现状,指出基础音乐教学的改革必须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育人为中心,提出了以育人为本新的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今天,初中音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为主题、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依据,让音乐教学回归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第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的育人作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音乐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艺术进一步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发展良好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优良素质,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把握住小学生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音乐教学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素质培养的基础。它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拓展知识、情智互补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由于音乐的特殊性及学生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堂高效的音乐欣赏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心中有"标"—有的放矢;手中有"法"—因材施教;目中有"人"—以生为本;关注各个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音乐教师解放思想,告别陈旧的教学观念,就一定能让音乐欣赏课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学中的“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是新课程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根本原则.之所以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这是音乐课程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林可丽 《天津教育》2024,(3):123-125
<正>音乐是一种能够陶冶情操、抚慰心灵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满足学生审美需求、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重要教学目标,用音符促进学生成长,将育人理念融入学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根本,阐述了音乐育人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书育人。如何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是值得我们音乐教师在实践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的。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教育因素丰富,教育手段独特,它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下面谈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育人的一些做法。第一,在名曲的欣赏课中育人。音乐欣赏教学是对音乐本体完整的体验,我们应当牢牢把握这个“育人”的环节,在欣赏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如欣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教师在出示教学挂图后,简介筝的构造、音乐特点及其表现力。然后,引导学生初步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再引发学生进行想象,领略乐曲所表达的情趣和意境,从而激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本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求,各种表现形式作出整体性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加强对当代学生音乐审美的熏陶。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指导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参与音乐生活、接受音乐熏陶、享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2.
1995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出版以来,全国高中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对欣赏教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本文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音乐新课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丰富情感体验,尚美育人,发展音乐想像,促进学生音乐想象的长久发展,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育体验,从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教学过程方法的设计改革等角度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意把握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做到以情为本,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目标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做到以美育人、以情感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侧重对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点,本文对音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育人要求,教师需要剖析当下音乐教学存在的如音乐育人的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受教材的约束、音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突出问题。为挖掘出音乐学科育人的潜在价值,教师可采取如科学界定音乐课程育人目标、整合课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声势律动音乐教学模式建构等针对性解决策略,以解决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秦静 《华章》2012,(20)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的教学本质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而产生的新教学,既与传统教学有一定联系,又与它有很大区别。新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的发展。我们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本质观,故我们既不赞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本质观,也不同意“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1.开展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游戏活动就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爱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思想品德>以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为起点,根据学生现实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整合为统一整体,分别以教育专题的形式予以呈现.同时,教材基于学生生活和经验设计问题,基于富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提供情境,基于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践行,并突出育人育德.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但是,教材毕竟是"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的仅仅是范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简单、机械、解读式地"以本为本",而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对新课程教材进行"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和心理体验,所以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中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始终,就应该通过以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回顾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