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画是芜湖具有特色的工艺美术品.芜湖市可以在环境设施建设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运用了铁画艺术:将铁画苍劲古朴、朴实雅洁的艺术风格融入环境设施建设,塑造芜湖铁画之城的城市形象;将铁画艺术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让铁画艺术成为芜湖走向世界的“名片”.铁画艺术的应用,既增强了芜湖的文化竞争力,也能为其自身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之能得到更好的宣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艺产品要在市场化道路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创新.而创新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外型设计创新.以芜湖铁画为例,分析芜湖铁画现状,针对市场需求情况,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功能和图案两个方面对芜湖铁画外型设计创新的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芜湖铁画,延续三百多年,至今依然光彩照人,令人赞美。研究芜湖铁画的源流、锻制技艺、艺术属性、审美取向,从中梳理出铁画艺术审美取向中的材质美、意象美、意境美,加强对芜湖铁画的认识、理解,提炼芜湖铁画的文化内涵,对我国铁画今后的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受众审美等方面等进行概要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对芜湖铁画的艺术价值分别从材料选择、构图方式以及色彩运用这三方面进行分析,肯定了铁画的艺术价值;同时,对芜湖铁画的今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以及芜湖铁画产业发展策略构想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成就高。王维运用最自然凝练、最富特征的语言描写山水田同,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文字代替绘画所用的线条色彩来展现具有诗意的画面,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芜湖铁画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它以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更新、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芜湖铁画工艺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困境。本文通过对芜湖铁画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阐述了芜湖铁画题材品种、功能价值、材料性能以及工艺技术等要素的艺术创新方式,同时提出了符合芜湖铁画产业发展的策略构想,从而使其适应地域性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并能够在国内外文化竞争和文化市场中占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卫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3):148-150
芜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祖先们创造并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历经十余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有关行业历史的发展和曾经的辉煌成就,较为突出的行业有:“芜湖米市”(芜湖与长沙、九江、无锡并称全国四大米市)、“芜湖三画”(铁画、堆漆画、通草画)、“芜湖三刀”(剪刀、菜刀、剃刀,与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剪刀齐名)、“芜湖航运”、“芜湖餐饮”(耿福兴、同庆楼、马义兴等)、“张恒春药店”等等,拟将规划建设行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9.
二论汤鹏     
清以八股取士,汤鹏可谓精于此道。对他癸未料中进士文,主考官汪廷珍的品评是:“其文莽莽浩浩”,“心折其文而不能忘”。同考官穆彰阿说它“朴遬浑坚,浏亮顿挫,余固心焉许之”,“以为陶庵卧子复生”。只是因为一字之讹,才没有拔为第一。但他也由此声名远播,使《海秋制艺》一书成了“天下操觚之士”的范本,求取  相似文献   

10.
芜,湖     
清歌 《大学生》2012,(Z1):140
芜湖,芜,湖。字面已经很清楚,草本的品相,水做的骨肉。所以芜湖是女子,有着挥不去的闰阁气。我与她相伴三十年,同胞一体,相好亲爱,却难说出她究竟好在哪里。她是鱼米之乡,商埠重地,有铁画,蔑编,梨簧戏……是五味俱全的小宝地。但无论用哪一种去匡她,拿什么去比她,都还缺了一味。她的引子是水,所以千变万化,她是2000年前一脉大水自东而来,忽然迎面天门山一横,像逶迤而行的仙人打了个趔趄,便一折,一回,折而北去。其时道旁湖沼密布,遍布鸠鸟,芜藻深幽,称为"芜湖"。芜湖是小城,小是五脏俱全的小,城却是真正的一方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自古以来是皖江要塞,兵家必争的芜湖城,却少见笔直  相似文献   

11.
解缙忘诗     
明朝永乐年间,一位外国使臣前来觐见时,送给明成祖朱棣一把扇子作为礼物。此扇的扇骨是用精雕细镂的象牙做的,而扇面则是精美的细绢,还由丹青妙手绘制了一幅山水。如此一把佳扇,朱棣自然是爱不释手。不过,他总觉得扇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成就高。王维运用最自然凝练、最富特征的语言描写山水田园,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相似文献   

13.
初论汤鹏     
嘉庆、道光年间,我们湖南益阳出了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汤鹏。 汤鹏的著作较多,至今没有整理出版。就笔者所能涉猎到的近现代人的文史学术著述来看,似还很少有人对他及其著作进行过什么研究。最近得知他的《浮邱子》一书,我省岳麓书社已委人校点,可望于今明年出版。且拟议出版他的诗文集。本文想对汤鹏及其诗作点粗略的探索,抛砖引玉,想来不会是没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王维把诗、画两种艺术巧妙地渗透融合,形成了以形象见长的独特诗风。读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火山水之间,又如欣赏丹青妙手的刻意佳作,无怪乎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法之画,面中有诗。”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一、构图美王维描绘自然景物精确而生动,新奇而自然。如他的《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人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塞外空旷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天高地阔的沙漠夕照图。又如(山居秋瞑),严然是一幅山水人物画:初秋的傍晚,山雨初…  相似文献   

15.
芜湖铁画     
在我的家里,摆着一幅铁画。它是皖西南家具城老板送给爷爷的纪念品。这幅铁画非常精致,上面刻着一棵苍劲挺拔的迎客松。你瞧,迎客松像位慈祥的老人,伫立着,仿佛在说:"欢迎到黄山做客!"  相似文献   

1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笔下的一幅严冬江南雪中垂钓图,那末,到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三月,江南的山水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当桃花汛涨、鳜鱼肥美时,江边的渔父又会干些什么?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给我们作了形象的回答。在这首词中,作者用清丽、浅切而又富有诗意的文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水乡风景画、江南春汛图,并通过那种理想化了的渔父生活,寄托了作者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隐者情趣。它不但在唐代文人词中是较早的一首,而且也是唐五代词中描写渔父生活较为出色的一篇。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直作为文质兼美的古文名篇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但对于作者在此文中所抒发的感情,几次的教科书解读却不一样。试用本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表述是,作者借此文表达“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而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五册却在“阅读提示”中说此文抒发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到了新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又变成了“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到底此文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应该相信“抑郁说”,还是“旷达说”,看来有必要对文章进行再审读。初读课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的确是一幅幅清新、明丽的图画:滁之山水…  相似文献   

18.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柳宗元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贞元年间中进士 ,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改革 ,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僻远而多山水之胜 ,作者寄情山水 ,形诸笔墨 ,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于元和四年 ,为“永州八记”之首 ,它是唐宋时期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始得西山宴游记》先是概写 ,从“始得”二字着意 ,写西山的“怪特”和游人的心情 ,在叙事写景中显示出作者的性格 ,流露出作者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情感。而后是特写 ,用准确、简洁的词语 ,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作者宴游西山的所…  相似文献   

19.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的有名的山水游记。他以高超的手法,精细、准确而又生动的描绘出四幅令人惊叹的奇特画面。这些奇特的画面是: 一、潭水奇。该文开头先写水声,作者用“如鸣佩环”来比喻水声的悦耳动听,无不使游览者“心乐之”而感到奇特。接着正面描写潭水“水尤清冽”,然后用“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清得出奇。  相似文献   

20.
当涂县是千年古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皖江东岸,介于南京芜湖之间,县内自然景色秀丽,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朝大诗人李白浪迹天涯,独恋当涂山水,晚年定居当涂,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当涂供电公司前身为当涂供电局,成立于1952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