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就是领袖人才。因此,国际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领袖人才“的竞争。而领袖人才的培养并非要等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而是要始于高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尤其是对于优质高中而言,不仅仅要承担培养高素质社会公民的公共教育责任,更要担当起培养“领袖人才”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中作为学生求学之路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起创新意识。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国家将来的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中时学生形成新思维、新思想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推动国家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展望未来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中国才能立于新世纪的强国之林.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先导",学生需"先行".化学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前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能力",而人的能力大多需要后天来培养,来造就。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目标的确立和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 培养和发展具有能动性、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优秀法学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当代社会要求法学知识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更重要的是掌握“为什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要了解法律规范,更要读懂法律这门“艺术”。法律学人与其他学科人才的区别决不仅仅表现在会背几个法律条文,因为记忆是每个头脑正常…  相似文献   

6.
适应时代发展推进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这实际上就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同志曾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仅是在中小学增加一门新的课程,也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技术原理、网络及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博士研究生,处在象牙塔的顶端,作为社会的高端人才,他们的发展、生活,以至于个人言行,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并非只是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人"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中。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很好的均衡,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今日,厦大"女博士"的"不下基层"言论引起了社会的各界反响,也让我们再次审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12):5-6
高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具有独特性,高中学校教育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初中教育的一个质的提升与转变,更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与"启发性"教育的基础所在,其最为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国家培养相应的社会人才,通过高中教育教学能够帮助、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认知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学校的管理中注重的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处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田运隆 《中国教师》2014,(7):42-43,53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就是要加快培养创新人才,这不但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战略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成为高中与大学的共同责任,两者的有机衔接就显得非常必要。一、高中教育的定位与使命清华大学著名学者谢维和先生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新定位的观  相似文献   

10.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素质的关键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认知水平等各方面都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在心智发展上更加成熟,同时高中是学生向更高一个层次--大学发展的过渡期,这就要求在高中时期就要积极有效地培养一些大学时所必备的能力素质,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也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思维创造能力。在高中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总结以往的物理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非 《课外阅读》2011,(3):21-21
中等职业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育者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语文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而侧重实用性特点的中等职业语文教育,更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教育所谓的人文素质极其丰富,它不仅是人文知识,更主要的是人文精神。它要求学生能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起码的认识,有道德感、有公民心.不仅关怀自我实现,而且关怀社会,甚至人类文明的前途。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就是素质竞争。中学历史教学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重视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命力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阶段是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延续,也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一个关键阶段,同时又是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及监控既要考虑到它自身的特点,又要兼顾它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教育教学作用。梳理国外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监控的现状,比较国内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现状,获得宏观、中观等四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仍是基础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步入成人社会而承担起个人的生活责任做准备的重任。高中阶段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才能并获得终身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使命.而高中阶段处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中的每一个失误都将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担子也因此更重了.所以,高中期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对整个教育界来说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招生竞争的激烈,很多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硬件建设和社会宣传,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职业素质、文化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星 《教师》2013,(27):105-10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竞争与合作意识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人才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品质。要全面培养人才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必须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开始着手。学校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而创新性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符合教学形势的新要求,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从素质教育观来讲,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潜能以及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中获得成功所必备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法.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信息技术教育,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应从关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