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学生向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大意如下: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转眼几个小时过去了,看起来蝴蝶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旁边有个人一直在观察着,他决定帮助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却萎缩着,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那个人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伸展开,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到来!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里都极其可怜地萎缩着身子,拖着无力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不能飞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我无意中读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人看到一只蝴蝶即将破茧而出,但是挣扎了好久也不能挣脱茧的束缚,这个人便动了侧隐之心,想帮助这只蝴蝶尽快脱离困境,展翅飞翔。于是他找来剪刀,将茧的出口稍微剪大了一些,蝴蝶便轻松的从茧中爬了出来。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这本是好意的帮助却使蝴蝶从此丧失了飞翔的能力。难道是他的剪刀碰伤了蝴蝶的翅膀吗?  相似文献   

3.
偶然看到一则小故事,读来颇有感触。说是有一人看到一只蝴蝶即将破茧而出却很久也未挣脱茧的束缚恻隐之心大动,想帮助蝴蝶尽快脱离“苦海”,于是找来剪刀给茧剪开一个小口,蝴蝶轻松地从茧中爬了出来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这一剪却使蝴蝶从此丧失了飞翔和生存的能力。原来,蝴蝶的破茧挣扎实际上是为今后的振翅飞翔积聚能量。缺少了这一环节,最终导致蝴蝶因飞翔本能的丧失进而死亡的悲剧。可谓是好心办了一件大错事。读罢此文,忽然联想起我们自然学科的教学。在自然教学中,是否也存在着诸如此类的好心办错事的情况呢?我认为是有的。例如,在…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甘愿承担责任,组织一个班的学生到北京大学游学?这让我想起了"一只蝴蝶的遭遇"的故事:一天,在一根树枝上,一个悬挂的茧悄悄地裂开一个小口,里边的蛹已变成蝶,正在艰难地从小口往外钻。有一个人看见这一情景,便找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开。蝴蝶很轻松地挣脱了茧,脱身而出。然而,这只"幸运"的蝴蝶,只能拖着翅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  相似文献   

6.
孟欣 《中学文科》2006,(10):28-28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蝴蝶仍未成功。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用剪刀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脱茧而出了。他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但是,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拖着萎缩的身躯和干瘪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阵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出来,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过这一挣扎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游泳,必须"在游泳中""通过游泳",这是常识。学习语文,当然也应是"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文学习"。在此,我们还特别主张"学习"必须"持续",即这种学习是连续不断的,是经历了必要的过程的。为什么?笔者曾读到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个人看到一只蝴蝶正艰难地将身体从茧上裂开的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似乎没有任何进展。这个人便用剪刀将茧破开,帮助蝴蝶很容易地挣脱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周微 《孩子天地》2017,(5):220-221
有人发现已经裂开一条缝的茧中的蝴蝶正在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便好奇地观察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接下来,小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小蝴蝶一把: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脱茧而出了。但是它的身体萎缩着,翅膀紧紧地贴着身子,蠕蠕而动。他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就像他美妙记忆中的那些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终于,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  相似文献   

10.
蝴蝶的启示     
有一则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里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尽早来到人世间享受幸福的生活。那个人站在旁边急不可耐,便一番好意急忙找来了剪刀,小心翼翼地替蝴蝶剪开了茧,结果那只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然而,不幸的是,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茧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含恨离开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而那好心人却成了间接的“凶手”。  相似文献   

11.
课余,笔者在一个资料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中蠕动,“苦苦”挣扎了好一阵子,也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尽早来到大自然中自由飞翔,享受世间的欢乐。那个人在旁边急不可耐。便一番好意地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了茧。为此那只蝴蝶便轻而易举地出茧了。不幸的是,这只出茧的蝴蝶因扑腾的时间不够,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无法飞起,不久就含恨离开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而那个出于爱心的人却成了间接的“凶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有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中蠕动“,苦苦”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尽早来到大自然中自由地飞舞,享受人世间的欢乐。那个人站在旁边急不可待,便一番好意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替蝴蝶剪开了茧。结果那只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然而,不幸的是,这只蝴蝶出壳后身躯臃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中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是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那个人站在旁边急不可耐,便怀着一番好意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替蝴蝶剪开了茧。那只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然而,不幸的是,这只蝴蝶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辞世而去,那个出于爱心的人成了间接的“凶手”。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课堂里"留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洁 《考试周刊》2008,(22):136-137
英语新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需要教师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作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本文提出在英语课堂里"留白",并具体阐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留白"以及如何"留白".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那么没有幽默的课堂则是枯燥的课堂。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就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   一位语文老师正在上课,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同学的注意力就投向蝴蝶了。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飞来飞去不愿离去 ?”同学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位教…  相似文献   

16.
蝴蝶的启示     
有一则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里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尽早来到人世间享受幸福的生活。那个人站在旁边急不可耐,便一番好意急忙找来了剪刀,小心翼翼地替蝴蝶剪开了茧,结果那只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然而,不幸的是,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茧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含恨离开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而那好心人却成了间接的“凶手”。这个好心人之所以成了“凶手”,是因为他急于想看到…  相似文献   

17.
张海军 《双语学习》2007,(9M):128-128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留得其所,便生气韵,便使画面上流动着生命,使观者得以在那白而不空的“间”徜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似国画大师般只在关键处著墨,巧妙留白,必然会带给学生无限地遐想,给沉寂的课堂带来猜想、带来争议、带来沉思、带来联想、带来欢笑……学生在留白的空间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中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尽早来到大自然中自由飞舞,享受人世间的欢乐。那个人站在旁边急不可耐,便一番好意地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替蝴蝶剪开了茧。结果那只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不幸的是,这只出壳的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含恨离开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而那个出于爱心的人却成了间接的“凶手”。  相似文献   

19.
有个老师做过一个试验:让两个学生把蝶蛹带回家,观察蝶蛹破茧化蝶的过程。一天,两天,三天……在稚嫩的蝴蝶努力破茧的时候,两个学生都急得满头是汗。其中一个不忍看着幼蝶受苦,就用针把茧扎破了。在他的欢呼声中,这只蝴蝶很快就出来了,身体胖胖的,翅膀也很大,很惹人喜爱。第二天,两个学生都把自己的小蝴蝶带到了老师面前。这时,不同的情况出现了:自己脱茧而出的蝴蝶在打开盒子的一刹那便展翅飞走了;而那只在小针帮助下破静……据一些大、中专学校介绍,每年开学时,总会有一些家庭生活条件好的学生面对打饭、叠被、洗衣服这类的生活小事而手足…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中有一种飞蛾,它们的前半生是一只毛毛虫,然后会结成茧,最终的目标是变成一只蝴蝶。“破茧成蝶”听上去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诗意啊!但这背后的代价又是何等的痛楚。它必须挣破压负在自己身体周围的那层茧,而这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别人的帮助只会要了它的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