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我们用自制问卷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问卷表明,学生心理品质表现各异,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因此,职技高师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我们用自制问卷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问卷表明,学生心理品质表现各异,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因此,职技高师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张厚兴 《教育艺术》2009,(11):70-70
良好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责任。因此,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找到了渗透心理健康的三种渠道。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心理教育重在心理品质教育。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工作的视角,分析了心理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何小红 《快乐阅读》2011,(22):106-107
学生的性格迥异,心理状态不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打造积极的心理习惯,采用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消除各种消极的心理,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心理品质指的是学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待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表现力、影响力及成材与否,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设和谐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学习心理状态是指学生在一定的体育学习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学习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状态具有两极性:即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心理状态。学习活跃,情绪良好,动作练习较规范,学习效率高。反之,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学习表现出心情压抑。肌肉运动差别感受性降低,运动表象模糊、思维迟钝、注意力涣散,动作不规范,学习效率差。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则是阻滞体育学习的消极成份,可见,学生的心理状态好坏,对体育学习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体育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立华 《时代教育》2009,(5):160-160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应关注他们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在活动中,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用激励的原则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用自己人格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相似文献   

12.
刘玉晶 《成才之路》2011,(8):13-I0008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是人们争取自觉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郭金昌 《新疆教育》2012,(18):144-14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新活动都将无从谈起。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潜在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状态的外化经济效益延迟产生的特殊资本形态,它对主体行为的作用主要通过生理机制、动力机制、内外转化机制和交互作用机制而产生。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潜在心理资本水平居中,且作为潜在心理资本外化行为绩效参考变量的学生科研成绩偏低,因此,必须运用分层梯度开发的渐进积累方式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状态,并实现积极心理向学习实践和科研创新活动的有效迁移。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渗透其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调整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分析学生心理焦虑行为的基础上,阐述武术教学对学生心理干预的方式,通过运用武术教学来干预学生运动学习的实践。结果表明:武术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由消极的运动学习状态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吕智杰 《考试周刊》2012,(24):145-145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品质是增强学生幸福感的关键。中小学生正处于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S市中小学生为例,根据积极心理学家提出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设计和实施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状态尚可,不同品质发展不平衡,不同学段、不同背景学生的品质发展不平衡,有些品质发展状态与家长、教师的关注度相反,学生更认同“正强化”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策略等。这些结果对学校教育理念的反观和教育策略的改进而言,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心理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师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的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深入探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具体的心理状况,灵活执教,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施加正面影响,以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心理思想,本文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教师心理思想,包括教师的心理品质.师生关系和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并重点探讨了教师的基本心理品质、一般心理品质和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