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的近代巨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国近代文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新变;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近代文学都有过渡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近代历史和政治斗争的背景上,着重探讨了中国近代文学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指出由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全民族抗敌精神,作家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学的革新创造精神,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汇成了近代文学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文学主潮,焕发出时代精神,成为作家巨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自强自立”。这一精神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十分明显,下层民众对“自强自立”的认同也很直截,民族资产阶级对“自强自立”也有深刻理解。形成近代中国“自强自立”民族精神的原因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与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慈善事业与民族精神有着丝缕难断的关系.近代慈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抵御外侮、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手段,是弘扬和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和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领域.而近代民族精神的弘扬也促进、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近代慈善事业对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积极宣传西学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著书立说,阐发西方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和市民精神,改造传统价值观,从理论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富于逻辑符合时代要求的日本国民精神改造思想。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他的主要观点。 一、学习西洋文明,先求内在精神,再求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一十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风云变幻、波浪迭起的时代。这个时代,摆在中国各族人民面前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在持续了几代人之久的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爱国主义是团结和激励全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屈原、苏武、岳飞、文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代民族企业家特别重视利用儒家伦理思想来管理资本主义企业,引发员工努力工作的信念和价值观。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民族企业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性的企业文化模式,但在一些企业里初步形成了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观念: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和国家富强观念;用“文武合一”的人和思想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生产管理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用“忠恕”之道和勤勉节约思想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用“诚”和“信”来培育员工的营销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生平 《考试周刊》2007,(51):119-120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基于在政治上维新改良的需要,发表了大量的译论和译作,并创办了《新小说》杂志,组织文学翻译和创作,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起到了集"专业人士"和"赞助人"于一身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文自学指导》2007,(5):F0003-F0004
办会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学术研讨会,自1982年开始筹办,现已召开过十三届年会;第一届年会:1982年10月开封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河南大学承办第二届年会:1984年12月杭州浙江社科院等承办第三届年会:1986年10月广州华南师大等承办  相似文献   

10.
1840年,帝国主义的铁甲炮舰撞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中华大地.在内忧外患频仍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觉醒了,尽管他们出身不同,地位各异,但都清醒地意识到,古老的中华帝国遇到了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最强大的敌人的挑战,要战胜强敌,光靠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将士的血肉之躯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洋务派.  相似文献   

11.
报章文体的出现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报章文体打破了文言文体的格局,开启了一代文风,影响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使中国学人近两千年来以忠君为取向的精神根基发生动摇,尽管封建的意识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也未能在中国学人头脑中彻底根除,但辛亥革命还是使越来越多的学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向以报国作为精神归向,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21日至23日,"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第四届年会暨中国近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开封成功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科研院所及出版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提交了50余篇论文或发言提纲。本文从文献史料考辨、报刊与小说关系、传教士文学、国家想象、城市书写等几个方面,对会议论文和发言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应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从物质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文化、经典型文化、民族文化心态四个层面上概括其主要特点。这雄伟壮观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期融合创造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这传统文化凝结成的。这民族精神,从价值观念看,个人对于社会,义务重于权力,整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从精神境界看,把道德需要看作人的最高需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是儒、道两家,其根本特征是以人为中心、辩证思维精神和简约的表述方式。中国哲学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任何哲学思想都产生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中间,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体现一定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面临双重危机:秩序危机与意义危机。双重危机唤起改造国民素质和重构民族精神的时代主题。在这一过程中,近代知识分子一方面将西方的自由、民主、科学等经验之思提升为形上之思以应对双重危机。另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儒家伦理精神,从儒家的形上之思中开掘出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经验之思,以此解决民族危机。因此,经验之思与形上之思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素质改造和民族精神重塑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精神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全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青年一代的文化观念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深厚土壤之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历史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相继109年,是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日益觉醒的历史过程,可谓大学生学习和认识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资源。山西大学行龙教授和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亚洲民族的觉醒樊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进人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的殖民扩张,大大扩展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冲突的范围,从而把世界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这样便使民族问题越出局部范围而成了世界性的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受辱与国民创伤是中国近代文学与文论的怨恨主题。怨恨情愫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近代文学理论中也是一直被强调的。近代中华民族的怨恨存在是有价值的存在,它不仅是群体的,也是个体的。近代中华民族的怨恨其实也是爱民族、爱国家、爱自己的一种表达。靠着这种怨恨的动力,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努力崛起,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富强而开始了强国之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