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走进当今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有的教师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人家搞,自己也搞。有的教师一节课进行两三次合作学习,即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宣布合作学习,前排的学生很快回过头去,与后排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充分合作讨论的时间,造成合作学习“虎头蛇尾”不到位,有的教师把握不住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形成“摆架子,走过场”的现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扎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把握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面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但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故设疑问,宣布讨论,于是学生匆忙分组,七嘴八舌,好不热闹。仔细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作”而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意见……  相似文献   

3.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观念与操作误区1.合作学习形式化。目前课堂上教师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有“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操作中尚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有“形”无“质”的合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校课题组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课题,引入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理解不透彻,已步入"华而不实"的误区,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现象一:教师在布置学生围绕一段文字小组合作讨论时,有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各抒己见。而有的小组谁  相似文献   

5.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研究型人才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深受广大教师青睐,普遍加以应用。然而,在听课中却发现不少教学,表面上看小组讨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细细考察,问题不少。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当作玩耍的最好时机;有的教学在一节课中多次让学生合作,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教师就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几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然而,有些教师在采用这一学习方式时,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们掐好讨论的时间,示意结束时,学生总能迅速安静下来并派出一名代表发言,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得……"而不是"我们觉得……".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有效吗?那如何让我们合作学习真正有成效,正确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的概念就是其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合作学习,很多教师首先会想到学生坐成团,围成圈,变个人朗读为集体表演,学生相互合作,一团和气,有时一个人能做的事也让大家"合作"一回。在这肤浅的合作中,有的学生逐渐产生了惰性,失去了自我。听课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一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顿时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学生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贵在通过讨论、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和拓宽,通过讨论、交流,甚至是争论、辩论,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建构知识,掌握方法,逐步学会学习。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合作讨论学习的环节,但有的学生不会合作学习,讨论离开了重点,甚至出现多数学生借合作学习,滥竽充数,说无关的话,做无关的事,使合作学习中的“讨论”环节名存实亡,落实不了“合作”这一实质性环节,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很多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观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秩序混乱;小组汇报时,经常是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的培养无法进行。2.合作学习缺乏深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明确自己的任务,有时也缺乏自主学习的基础准备,不进行深入思考,不进行充分酝酿,出现了矛盾和问题时,没有经过讨论的协商,马上…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很多报刊杂志都进行过精彩的阐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经常发现我们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形式主义严重,有的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操作上方法不妥,失缺了合作学习应有的功效。据此,本文就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合作学习不能想用就用,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很多教研课和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的一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学生没有多少反映,举手的寥寥无几。教师有些不满,于是就想到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认为只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了,答案也就出来了,但是教师这一愿望往往落空…  相似文献   

11.
1.要求不明确的合作。有的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团团围坐”,但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于是,交流时各讲各的,没有小组共同意见,学生个体也没尊重别人的发言,不善于倾听,不对他人发言进行反思,处于放任状态。因此教师事先必须确立清晰的小组学习总目标,再把总目标分为几个子目标,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目标,最后进行整合,完成合作学习计划。2.缺乏指导的合作。有的教师在设计好合作学习任务后,就无所事事,对学生的讨论不闻不问,只知道过一会儿要答案。学生的讨论要么不着边际,要么准备…  相似文献   

12.
刘美华 《中学文科》2007,(9):144-144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它使教学充满灵性,激发了教学的生命力。在课改的大氛围中,许多教师努力发挥个人的创新精神,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量有益的教学尝试。但如果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绝对化,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如何都规定用这种学习方式,课堂上该讲的也不讲,该点拨的也不点拨.学生想跟谁交流就跟谁交流,想跟谁合作就跟谁合作,这样的课堂失去的是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以及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陆芳 《广西教育》2013,(22):28-28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的小组合作很大一部分只停留于表面形式: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还未深入就收组,让合作学习成为“走过场”的现场秀;有些教师盲目泛滥地安排合作学习,甚至讨论的问题并不具备合作性;还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教师全盘放手,学生欠缺指导,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马培中 《今日教育》2007,(7S):34-35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开展.无论是随堂课、公开课。还是优质竞赛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目前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发现有三种缺陷:一是多数讨论仅仅停昭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刚提出问题宣布小组讨论.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前排学生立即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在4—6人的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教师一喊停.学生马上停下来.站起来发言.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已经习惯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一课是《评价自己的健康》,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组学生看上去学习探讨得很认真,凑在一起似在讨论,又像在争辩,满教室嗡嗡的说话声。我欣喜万分,于是走下讲台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结果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推诿,你让他谈,他让她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口,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在不断分工,你这部分,他那部分……几分钟过去了,任务还没确定;有的小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实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即使是有小组讨论,学生所讨论的内容也缺乏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加思索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虽然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又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一种具有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而又协调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是一片嗡嗡声,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种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老师们也清楚,这种学习效果不是很大,可又束手无策。要想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石际 《教育文汇》2004,(2):30-30
新课程改革呼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个理想的课堂,我们应该能听到学生讨论、交流的声音。然而,有的教师认为“鸦雀无声”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就连有的专家评课也把这项作为检验组织教学的一条。那么试问:课堂上学生的好奇声、置疑声到哪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学习、推广。但在学习、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以为"高效课堂就是少讲,甚至于不讲"。于是有的教师常采用"课堂讨论法"或"课堂交流法"进行课堂教学,他们常常给学生一个问题,不管难还是易都让学生探讨,所以有的学生一看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就在讨论时混水摸鱼,自由聊天,如果问题难,学生无从下手,小组长也不知道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