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科教师只有具备实施工程教育的素质与工程实践的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去开展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未来工程师。本研究基于2009—2012年我国52所不同地区和类型高校的官方资料数据,以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作为分析工科教师工程实践水平的一个基本要素,对不同高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呈现出典型的院校差异。  相似文献   

2.
工程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也是国际工程教育的未来方向。本文针对中国高校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建构完善的工科课程体系、提高工科教师的工程素养、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科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毕业生具有"综合、实践"能力,能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这对农业院校原有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农业院校水利类专业存在着教师工程背景知识不足、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不达预期目标等问题,因此,本文对农业院校的工科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探索,包括对人才培养的结构进行优化、对专业课程要创新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等改革创新途径,以期建设独具地方优势的特色水利类专业。  相似文献   

4.
工科教师是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本科院校工科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海外经历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群体性特征;工科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与实践存在偏离、对工程教育改革既存在质疑又充满期待;工程教育改革的阻力与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都指向校企合作。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的并非局部的改革,而是整体的转型发展。政府与高校的协同互动是工程教育转型的最佳路径。其转型发展具体行动在于,需要创新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双赢"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平台、培养教师的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的现实问题和现代工程的生命性要求现代工程教育观视学生为"生命体"。在工程教育中,可通过教师培训、生命教育课程、体验性实践、品德养成性教育等多种途径来实践生命教育理念,提升工科大学生的生命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363名专任工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存在差距,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水平、工程实践投入程度及工程素质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影响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为工科教师确立专业发展导向,创新教育教学培训制度,建立持续性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工程类教师管理制度,是"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促进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工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败,因而有必要结合工科教师所处的成长环境,从教师职业特性、政府和教师个人这几个方面来制定促进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化的策略,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政府因势利导,搭建立体式成长平台;面向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主动融入工程教育国际合作;投身工程实践,提升工程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工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工科教育培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工程人才。工科是知识的类别,工程是物质世界的存在物,工程是工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工科与科学技术是不同类别的知识范畴,具有交叉融合的特性。工科与文科属于不同门类的知识,但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工科教育与工程教育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工科教育必有技术教育,二者相伴相生。工科教育和文科教育有各自不同的教育逻辑,加强工文融合是造就新工科和新文科人才的重要路径。高校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实现工科教育与工程教育一体化,建构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工科教育体系。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建立稳定而富有质量的合作教育体制机制,保证工科教育对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新工科"建设的落脚点在人才培养,它虽然由政府强势发动,但高校应发挥关键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一流的工程教育建设是重中之重。作为重点大学和工科优势高校,清华大学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和路径无疑会对我国工科院校"双一流"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围绕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工程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工科学校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师在社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也愈来愈要求工程师具有全局的大系统观念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目前,高等工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工程训练严重不足,实践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纷纷要求加以改变。就连经济文化发达的美国,近几年也发出高等工程教育应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向重视工程实践'"回归"的呼声。我国工业界对毕业生工程实践知识欠缺、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十分担…  相似文献   

11.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重大举措,对改革我国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分析了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改革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习与企业实践、改革学习考核方式和毕业设计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师工程素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改革思路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提高工科教师工程素质是我们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之一。文章基于多元学术观的视角,将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分为"发现的素质""综合的素质""应用的素质""教学的素质"四个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并提出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与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CDIO工程教育模式正成为我国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热点,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最新方法。本文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驱动为导向,进行了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CDIO过程、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尝试,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为工程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的产业变革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国家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启动开展"新工科"建设。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本科高校的立足点,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合作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工程的学科性决定了工程实践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就是回归工程实践。国外国内"回归工程实践"的背景、目的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强调工程教育应回归教学、回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我国,省属工科院校是这类改革的重点。应对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省属工科院校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破除工程教学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高等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16.
胡文龙  熊光晶 《文教资料》2014,(2):148-150,159
促进工科教师教学发展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工科技人才的前提。国内外实践表明.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形成基于工科教师自主自愿、自组织能力强的学习共同体.营造教师之间的“自然的合作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汕头大学工学院在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中,围绕教研项目推进,在制度、文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变革,促进了教学经验的群内流动与共享,改变了教师心智模式,增强了教师的反思意识,推动了工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如玮 《教师》2011,(5):31-32
本文分析了高等工科院校教师工程素质的内涵,描述了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并从思想教育、深入工程实践、参与横向课题、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KSR-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科教育面临的困境,介绍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探索KSRCDIO工程教育模式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而认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可以为我国工科教育的改革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三位一体的工科教师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前我国工科教师的数量特征、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分析总结了当前工科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家、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工科教师培养是"国家"的事业;高校是工科教师培养创新的原点和主要基地;社会机制则从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上入手,为工科教师培养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国家、高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我国工科教师培养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的提出为高等教育工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本文主要讨论新工科视角下工科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改革要求,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及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