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职业教育"与"企业训练"在理念上无本质区别,职业教育就成为企业训练在学校的延伸,这是一种与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相悖的"训练性职业教育"现象.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出发,分析"训练性职业教育"和"教育性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应当理性寻找技术哲学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哲学基础,将陶冶教养、启迪灵性和发展个性贯穿于"教育性职业教育"的始终,将培养达到"自由境界"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我国将尽快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在法律层面上实现"现代学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整合设计、一体运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3月30日举行的中国职业教育与开发区创新发展对话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开幕式上表示,要促进"教育界和产业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新时期职业教育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群言     
《职业技术教育》2007,(18):14-14
中国职业教育需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联系。促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从“学科导向型”转变成“就业导向型”。——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出席同济大学举行的“2007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时表示,中国的职业教育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要提升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作支撑。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26):155-156
本文从生存型职业教育和发展型职业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其特点和区别,利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中国职业教育的变化,以此阐述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发展方向:"生存型"职业教育。利用问卷调查法与对比法研究发展状况并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建议和对策,分析、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向:"发展型"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声音     
《教育与职业》2007,(28):16-16
■"中国职业教育需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联系,促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从‘学科导向型’转变成‘就业导向型’。"——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2007年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时说,建立和国内外企业的长期交流机制,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有效性,也可为培养高端职业技术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1917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学,迄今求索已百年有余。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可以发现,除特定时代背景外,研究群体所独有的理想抱负、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历,共同造就了职业教育学"学习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中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社会使命。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译介与中国化"的双重特质:职业教育学人以学会和大学为主要阵地,先假道日本与欧美,编译出版了大量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其后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秉承"贴近中国现实"学术自觉的学者们最终创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就"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调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如何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议题展开探讨,多角度探索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为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然而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还面临着特定人才供给能力有限、教育与产业联系不紧密、国际品牌影响力不够高、自身体系不完备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挑战。职业教育要着眼于"一带一路"需求,坚持借鉴与发扬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立足构建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耦合的协同体系、以标准体系为依托提高职业教育国际认可度、发挥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与显性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品牌影响力、完善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中多层次多领域的制度保障体系,贡献中国智慧,打造世界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携手沿线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使职业教育走上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历史性选择。2005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2009年2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明晰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思路,确立了发展的方向,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有赖于一支优秀的产业大军,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因此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把握好发展机遇,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制造业升级的人才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可选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从借鉴到创新——反思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比例不足,企业尚未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社会"重学历、轻职业资格"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分担教育成本较高。文章论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观,探讨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创新,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性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行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是职业资格;职业教育发展变革的主导力量是行业企业。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我国应该把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理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业教育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镇。100年前,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驱者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教社,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思想,引领了职教改革实践,奠定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100多年来,上海逐步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2011年全市全年生产总值1.9万亿元,人均8.25万元,达到世界中上等富裕国家和地区水平。职业教育始终为上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当前,上海正按中央部署,着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一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职业教育向"中国创造"转型发展的策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更新观念,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教育教学内容;制定优惠政策,为转型发展集聚人才;创新办学,大力营造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企业与职业学校的高效衔接,将职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共同性和前瞻性,尤其是针对德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破解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实行的主要困难有:企业因要支付培训成本、随时可招收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所需的工人,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双元制"所需要的文化环境没有形成.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产业升级的加快、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双元制"职业教育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起源,它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通过"工读结合"的方式对平民进行"实科教育"。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农耕经济的凋敝与社会贫困的加剧、"三民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以及西方"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与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与声音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就是坚持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严格的师资培训制度、配套的职业教育法规,更有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应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引导农业行业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企业才能走上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职业教育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每一次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话题来谈论。笔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农村情结"。我国职业教育"农村情结"的形成有其深远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一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关系的悖谬、职业教育发展内部关系的悖谬,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发展也形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