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连山 《家长》2009,(7):12-13
小雯能歌善舞、聪明伶俐。小学毕业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点中学。我和小雯的爷爷是多年的好朋友,便登门祝贺。小雯的父母当着我的面教育孩子,说:“小雯,万里长征刚迈出一小步,今后的路还很长,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半途而废……”小雯的父母还向小雯提出了五不准的要求:一不准看电视,二不准看闲书,三不准把同学带回家,四不准参加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五不准成绩低于前10名。考虑到教育应当一致性的原则,我当时没有做声。临走时,我对小雯的爷爷说:“这样的要求太苛刻了,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在亲子陪伴中,孩子能获得安全感,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发展智力并学会与人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是很多家长不能陪孩子的理由。"总是很忙"的家长,当听到"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句很多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你的内心是否被触动?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陪伴他一起成长,对父母来说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职场父母在忙工作和陪孩子之间,怎样做才能兼顾并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和家长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希望  相似文献   

3.
清风对月 《家长》2009,(11):26-27
“爸爸,我觉得我的脑子比别人笨。”小雯低着头说。“你的脑子比别人笨吗?”父亲吃惊地看着女儿。“是的,同样的内容,人家听一遍就懂了,可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习上了,早上比别人起得早,晚上比别入睡得晚,成绩总是上不去。”望着泪眼婆娑的小雯,小雯的父母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4.
11年前,父母将我送到一所乡村中学读高中。我跟小雯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小雯的家就在学校楼后的小树林边,是一幢乡镇企业建造的集资楼。小雯的父亲在一家乡镇造纸厂当工人。她家住二楼,楼下有一座废旧物资加工厂。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疑惑     
一位初中生的母亲带着满脸的疑惑来到心理咨询室,下面是她的叙述: “刚上初中,我的女儿小雯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妈妈都有点不认识她了。她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外向了,有的时候,她好像郁郁寡欢,心事重重。小的时候,不论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小雯总是像“实况录像”似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事重演一遍。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听她不停地说呀说呀,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可现在,小雯不在饭桌上讲学校的事了,即使有时妈妈问起 来,她也只是敷衍几句,爱理 不理的样子。吃完饭,就把自 己锁在她的小屋子里,在一个 小本子上写啊写的,那个本…  相似文献   

6.
小雯和小彤小学时同班。两人的家离得很近,每天金灿灿的曙光刚刚照到白杨树的尖梢时,小彤就在楼下喊小雯的名字,小雯就连忙背上书包,一边吃着吃了一半的油条,一边蹦蹦跳跳地下楼来。小彤好动,走在路上一会儿跳起来够树叶,一会儿抱着电线杆转圈儿。小雯也不管他,只顾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7.
在《小麦进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几句父母有关孩子问题的对白,感觉非常受益。妈妈说:"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想让孩子再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  相似文献   

8.
开学了,六年级二班的小敏一大早就爬起来,匆匆吃完早饭,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跑向了学校,好久没见到老师和同学们,怪不得小敏这么迫不及待地往学校赶。"小雯,小雯!"眼尖的她,老远就看到了好久不见的好朋友小雯。小雯听到喊声回过头来,开心地跑向小敏,两个好朋友搂在一起大声尖叫起来。长长的一个暑假没见,两个无话不谈的小丫头有多少悄悄话要说啊,她们实在是太高兴了。  相似文献   

9.
小雯和小彤小学时同班。两人的家离得很近,每天金灿灿的曙光刚刚照到白杨树的尖梢时,小彤就在楼下喊小雯的名字,小雯就连忙背上书包,一边咬着吃了一半的油条,一边蹦蹦跳跳地下楼来。小彤好动,走在路上一会儿跳起来够树叶,一会儿抱着电杆转圈儿。小雯也不管他,只顾走自己的路,小彤就经常在背后拽她的书包和脑后的“小  相似文献   

10.
"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话说起来好像有一点刺耳,而事实往往确是这样。"吃到老,学到老。"前半句人人皆优为之,后半句却不易做到。  相似文献   

11.
龙飞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上放着一个捐款箱,几个同学正在排队捐款。马丽坐在讲台旁边,正在对捐款情况进行登记。龙飞见小雯的眼圈哭得红红的,就问马丽:"这是给谁捐  相似文献   

12.
"父母皆祸害!"当孩子们喊出这样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的话时,孩子真的是将父母视之为"洪水猛兽"吗?都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为何家长们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祸害"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真正感受到彼此的爱,没有互相体谅各自的艰辛,从而走向了极端。我们常常听到子女们抱怨父母不理解,却很少见到孩子们理解父母用心、体恤父母辛苦。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血有肉甚至有难言之隐,我们做子女的为何不试着走近他们,体谅他们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3.
<正>小雯是一名女大学生,正在南方某大学读大二,身体健康,好学上进,课余喜欢一个人待着看看书、听听音乐。她特别不喜欢人多的场所,更害怕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她在和异性或老师谈话时会脸红,还会紧张得全身冒汗。一次,同学强拉小雯去参加学校举办的舞会,有一位男同学邀请她跳舞,小雯立即感到脸发烧、出冷汗、手足无措,本想对他说"对不起,我不会跳舞",可小雯却感到喉部不适,发不出音、吐不清字,甚至全身发软。幸好,同学过来帮她解了围。事后,小雯老是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是不是我有什么病?"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  相似文献   

15.
<正>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由此,夏初,成了一年一度的感恩季。感恩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词。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试问我们谁不会唱几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却也是一条漫长而不易践行的路,有多少时候,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能做到心无厌倦,又有多少时候,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为父母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压岁钱”     
《少先队小干部》2013,(4):20-21
材料①:9岁女孩嫌压岁钱少上演"列车迷踪"近日,一名9岁的女孩,因为嫌父母给自己的压岁钱太少,而在回家的列车上赌气,上演"列车迷踪"。今年春节前,父母把女儿送回老家过年。年后,夫妻二人抽空回南昌接女儿来南京。谁知一见到女儿,就被索要压岁钱。妈妈拿出200元给女儿,却被女儿嫌少丢在地上。女孩还气呼呼地告诉父母,过年爷爷奶奶都给了500块,就连外婆都给了300块。见女儿如此不懂事,妈妈实在忍不下去,就说了女儿几句,哪曾想她竟丢下一句"不和你们回家了",便不见了踪影。最终,经过列车上  相似文献   

17.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11):11-12
传统"爱"文化中蕴含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18.
小雯家的水果超市开业了,开业的第一个星期生意就格外好,这可把小雯的妈妈乐坏了!  相似文献   

19.
何捷 《中国教师》2010,(10):47-47
<正>意外地发现,许多学生回到家,父母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今天你过得好吗"。我自己做了父母后,虽然孩子才上幼儿园,但每天也很自然地询问:"今天你过得好吗?"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句  相似文献   

20.
最深的伤害     
郭龙 《小读者》2012,(12):17-17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僧人,年轻人对僧人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