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信息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那么,我们如何奏响创新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智能型、创新型、开拓型的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实施创新教育,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有大批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头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的重担。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两条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作为“基础的基础”,既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础。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我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这一新的课题,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同中求异,标新立异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应试的需要,力求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标准”的理解,所以教师历来都在重复着稳妥、保险的“大一统”教法。每一篇课文的教…  相似文献   

6.
林苏华 《考试周刊》2012,(79):52-53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创造性的一个板块,它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美国的一位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语文教师应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要寓创新能力培养于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能读、能写、反应敏捷、思思活跃、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需要创新的时代面前,教育肩负着培育民族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有理由在素质教学中急流勇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现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而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还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而,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应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大力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形势,使中师语文教学面临着现代化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的挑战,要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语文教学要做好几对转化,才能够认真落实“三个面向”,扎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由传统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化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语文教学要适应这一挑战,主要障碍是受…  相似文献   

11.
任何历史时代都有一定的、统帅一切的时代精神。21世纪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当今,面对新课改、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每位历史教师应有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渐进培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闻与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不是看资本的多少,而是看创新型人才的多少。创新型人才需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而实施创新型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创新型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语文课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是极具创新的学科,而语文课堂教学又是发展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仅就几年来的尝试,谈谈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教育承载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职责。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法、学法上多指导,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要顺利达到这个目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创新型教师。因为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创新素质高,才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所谓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能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向世人明示:一个周家若想不受制于别国,就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何等重要。故此,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作了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智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建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其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以便为使学生将来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创新素质。”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异步教学是学生自主地解决学习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也是创新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