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的。因此,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学”,教师进行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授人以鱼”,更须“教人以渔”。让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最终达到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首先要有浓厚的“数学情”;二、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四、教师要巧妙设置“陷阱”,激发学生的“数学情”;五、教师要善于引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情”。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合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创新怎样才能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各自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教师“教”为学生“问”,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其次,教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让自己的行动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并得到学生的肯定,从而维系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这种…  相似文献   

4.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5.
学生要“减负” ,教师不仅不能跟着“减负” ,相反要加压 ,可以说 ,教师是“减负”工作执行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师角度 ,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基本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得到真正减轻 ,走一条低耗时、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之路。一、提高备课的效率“减负”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提高教学效率 ,要求教师首先把握好教学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摸清学生的“底”。“底”即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首先 ,教师担任某班的教学任务 ,就要了解该班学生原有的知…  相似文献   

6.
“以学定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又要重视教师的“教”,教师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也将带动教师的“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学”是“教”的基础和目的,“教”是“学”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7.
旷玉萍 《云南教育》2002,(31):48-48
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还不习惯于听学生“讲”,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和问,面对学生的问和答则不够重视,使之流于形式,这对教学实在不利。一方面失去了最佳教学时机,另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不喜欢“张嘴巴”。我认为教师重视学生的“问”和“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讲”。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话不再是圣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中的合作者。教师就像“牧羊人”,学生就像“羊”,“牧羊人”要给“羊”找…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双边”活动所构成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好”是为了促进“学好”。因此,在相当程度上,教师“教”得怎样是以学生“学”得怎样作为检验的。任何教师都不能只管课上把授课内容教完了事,而不管学生是否学懂学会;一个好的教师总是非常重视了解学生,一边教,一边随时从学生中收集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和点拨,或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得更好。例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但要了解一个班  相似文献   

9.
“内方外圆”是我国传统人文智慧之一。在教师管教学生的行为上“,内方”表现为教师管教学生要坚守纪律底线“,外圆”体现为教师执行规范时要灵活变通。“内方外圆”是一种建立在教师体知、心知、认知上的机智,分别是教师管教学生时策略上坚持原则与战术上适时变通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心理偏见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它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育情感的大忌。因为心理偏见不但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认识,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思想、心理等基本素养的发展,产生教育的逆向效果。形成教师心理偏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偏于一方面的见解,至使对学生产生成见。清除心理偏见要对“症”施“治”,现介绍以下方法: 一、抹掉“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学生留在教师头脑里的初次迹象,往往带有偏面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要消除由“第一印象”产生的心理偏见,教师要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不轻  相似文献   

11.
传统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等等。这些隐喻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传递单一的内容,把“教”与“学”变成了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结构特征,而且要强化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虽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定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这一原则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那就是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多”与“少”。“多”就是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少”就是教师要“少讲”、“少写”,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突出其主导地位。如何突出“多”呢?教师要改变观念,还课堂予学生。要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观念要创新教师要打破以书为本的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要用学生眼光看教材 ,把“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等思想落到实处。教师要从独霸讲坛的“独奏者”角色变为“伴奏者” ;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思考的“激励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 ,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帮助学生发现真理。二、教学模式要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是教学思想与理论的具体化 ,又能使教学实践概括化。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任何一种教学模式 ,要从学生的实际及教学的内容出发 ,本着“普及与创…  相似文献   

16.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初步体会是:“二要”“一活”“三统一”。“二要”是要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老师导,要变教师讲规律学生验证为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努力诱导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7.
人们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要给学生“传道”,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常言道:文以载道。这方面,语文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8.
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它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敢破、敢立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打破以往的旧的教学思想,敢破敢立,破“书本唯上”,立“学生为本”;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方式,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应用”学习思路。让学生在“预习、自学、观察”的过程中激发认知矛盾,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的方式一定要合适,学生也要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相应“学”的方式。因此,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相互作用而统一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法”虽然要受到教师“教法”的制约,但是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人都是有需要的。中学生也有需要,需要是他们进步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理需要,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具体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存在、表现、成功、认可”四种需要。学生踏进学校就属于所在班集体。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存在需要”。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