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出路:社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江 《教育科学》2004,20(5):33-37
在我国高校新一轮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高校教师由市场进行基础配置,将产生“市场失灵”;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将产生“政府失灵”;由学校进行内部管理,将产生“学校失灵”。而由第三部门组织对高校师资进行的社会经营将可能克服市场、政府和学校的缺陷。成为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高校(主要是公办高校)进行的新一轮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中,针对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实践上出现了教师人事由政府干预引起的“政府失灵”、由市场基础配置引起的“市场失灵”及高校本身的教师管理引起的“学校失灵”;理论上陷入“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的二元对立陷阱中等,将第三部门理论引入高校师资管理视野之中,对高校师资进行社会经营则有可能对高校师资的理论和实践的诸多盲点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和判断;有可能使改革实践突破“瓶颈”,走出困境。一、教师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失灵”是高校师资社会经营的动因我国高校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 ,我们不仅面临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 ,而且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第三配置失效问题。本文就中国经济转型中第三配置失效的主要表现、形成机理及其制度修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学校管理的"学校失灵"及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三股基本的力量: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和学术力量。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实现校内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高等学校管理也会出现“学校失灵”。文章探讨了三种类型的学校失灵:学校行政失灵、校内市场失灵和校内学术失灵。针对学校失灵的表现和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改革的出路之一是对高校进行社会经营。  相似文献   

5.
市场、政府和第三部门各有长处和短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但不能替代。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三只手的协同作用。三只手在各自的显灵领域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每只手运作失灵的领域,另外两只手给予支持,使社会组织完整而发挥正常的功能,使不同需求的群体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6.
"第三只手"浮出水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得见的手”(政府)进行逻辑和实证的分析,剖析了其中顾在的内在缺陷和不足,并在对传统的市场,政府的二元性分析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只手”作为对传统的两只手的补充,以弥补它们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不仅面临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第三配置失效问题。中国目前第三配置失效的成因存在于信用主体、信用客体、信用载体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目前第三配置失效的治理应从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产权制度的改革、信用制度的建立、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体系以及重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等六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经济学和组织学的交叉视野,透视公民社会这一新兴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现象.认为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出现的“第三只手”,以其特定的管理方式、组织属性和组织结构,降低了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领域和市场领域外的第三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对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组织角度审视公民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思路和重要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经济学和组织学的交叉视野,透视公民社会这一新兴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现象。结论认为以非营利组织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作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出现的“第三只手”,以其特定的管理方式、组织属性和组织结构,降低了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领域和市场领域外的第三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对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组织角度审视公民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思路和重要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不仅面临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第三配置失效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慈善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面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慈善经济失效问题,各界人士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对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以慈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为主要表现的第三配置失效的根源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赵可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2):122-124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人类经济活动中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各国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将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相结合,实行混合经济模式,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拟对单纯市场调节和纯粹计划调节的失效到两种调节方式结合兴起的简单历史考察,谈谈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在中国文化传统作用下,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认识常常迷失在道德“圣人”、知识“完人”和学生“仆人”的丛林中。让教师走下“神坛”,回归“常人”的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教师幸福的实现、家校之间的合作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研究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伴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两种不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资源管理系统不断优化发展的变迁过程,是这一时期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本文借助新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的研究现状、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假设、基本推论、分析模式和指标体系进行综述和概括,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期推动该领域的研旁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开始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转变,其显著特点表现为高等教育资源不断由中央集中计划配置转向受市场约束的分散性配置的方向过渡.学术治理作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一部分也具有这个特点.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变迁始终受到传统制度安排和外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的变迁必须放在整个经济社会转型的格局之中进行考虑,既要考虑初始状况,也要从历史分析的角度考虑模型的起点格局和演变过程,及其为制度变迁设定的可能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午代兴起的翻译研究“化转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将性别纳入翻译研究中,颠覆了建立在结构主义基础上的传统译论,以新的视角审视了翻译中的“忠实”、“对等”、“译者的隐身”等概念。本文除了对这些观点阐释之外,还将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翻译策略、局限性及受到的批评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实现了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超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第一次观念革命:确立实践标准,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确立“三个代表”标准,突破“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式,实现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确立以人为本标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推动实现从重视“物”的增长模式到重视“人”的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  相似文献   

17.
道统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道德精神,也是教育的形而上,它支撑着中国社会的精神世界。传统道统在于"一贯思想"和"道之传承",近代以来的道统则在于社会演义。道统从过去"人适应社会"、"人则天"的典范演义为近代以来"社会改造人"、"人改造社会"、"天则人"的典范。古代传统的仁义道德精神和西方的民主观念成为道统的内涵,也是教育的规定性,"人民"是近代以来积淀出来的道统,教育在根本上是人民教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道德。近代以来,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改造的关系,这个改造是教育实践,本质是启蒙与救亡运动,知识分子的民众情怀则是其根本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与制度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制度 ,使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的制度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在分析框架中引入制度环境这一外生变量 ,重点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关联性 ,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特点。讨论的要点为 :在原有计划配置的框架中不可能使资源再扩大 ;资源的增量主要是在市场环境中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必然包括了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发展的基础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弘扬着中华“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民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化,寻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20.
国际服务业外包:模式、影响因素和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服务业的外包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成本——交易伙伴型、竞争——战略伙伴型、创新——联盟伙伴型。这几种模式自身内部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它受到外部各类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层面的因素、制度层面的因素、社会层面的因素以及第三方组织的因素。这促使了几种模式间的“消亡”与“纵深发展”呈现不同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