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张丽 《教育论坛》2004,(6):48-4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我同样电认为和孩子的心灵沟通要“耐心”,要“理解”,要“设身处地”。  相似文献   

2.
张薇 《班主任》2009,(5):31-33
小A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但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班主任常感叹:“唉!这个孩子根本不好好学习,成绩这么不好,怎么还能整天这么高兴呢?”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小A的成绩依旧很不理想。老师和家长非常着急,找她谈了几次,每次小A都说一定努力学习,然后依然如故,让老师和家长既生气又无奈。  相似文献   

3.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就看到了一双双期盼的眼眸和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儿。当我第一次与这些孩子们交谈,便感受到了一颗颗童心的美好与至纯。也正是那一刻,我郑重地对自己说:我要用我的真诚,精心地去采撷、去雕琢,让这些珍宝绽放出奇光异彩。从此,我便一头扎进孩子们之中,转眼二十几个春秋,曾有过太多的辛酸与苦辣,但我心无悔,因为它让我更坚强,更成熟,更懂得怎样用“心灵”去召唤“心灵”。  相似文献   

4.
李铜 《班主任》2009,(6):31-33
学生忘事不罕见,一次、两次我都能容忍,会和颜悦色地提醒他们下次注意。可是有几个学生总是忘事,我的忍耐也逐渐逼近了极限,尤其是遇到学校催要的“急活儿”时,我就难免会发火——“你们脑子里都记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孩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然而,思想不是能教会的,在语言的笼子里,思想也许能展翅,却永远不会飞翔。因而,黎巴嫩哲理诗人纪伯伦在他的著作《先知》中这样谈论“教授”:“假如他是大智,他就不会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作文素材积累课《男生女生》,显示的就是“引领学生站在自己心灵的门口”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在果园里看到了一根被折伤了的苹果枝……孩子们可能淡淡地看了看悬在空中的树枝,从旁而过,这是冷漠的一课。”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上网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看新闻、听音乐、欣赏动漫、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让学生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部分中学生渐渐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封闭了自己的心灵,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如何选对沟通的“钥匙”,是当代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冀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一在这里,准有耐心和细心,准就能取得成功。”那么,怎样去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师生之间真诚沟通呢?我尝试采用“笔谈”这一沟通渠道,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约会”。  相似文献   

9.
马东杰 《班主任》2009,(10):30-32
小M是那种“蔫淘”的男孩子,大错不敢犯,小错不断犯。在一群精明能干不吃亏的男孩子中间,小M显得有点窝囊,经常是别人取笑戏弄的对象。对此,他也曾急赤白脸地为自己辩解,甚至还一时冲动大打出手。然而,宣泄过后,他便像泄了气的皮球,又会近乎讨好地主动向对方道歉。他曾对我解释说:“我怕没人带我玩,怕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10.
新接了一个班,班里有几个学生,以孙林为首,不仅成绩不怎么样,还老惹是生非。不久前,我抓住机会,“苦口婆心”教育了一番。他们显得老实多了。几天下来,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然而,他们在我面前的敷衍,远远望见我时的机警,却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1.
若葵 《家教指南》2007,(2):25-28
孩子时常会向大人告小伙伴的“状”,若仔细分析,孩子告状的出发点并不相同。所以大人应该解开孩子的心灵密码,对症下药,正确引领,使他们的心情如阳光一样灿烂。  相似文献   

12.
祝祖岗 《贵州教育》2012,(17):36-37
课改以来,有些老师的品德课堂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忽略了品德课程学习的本质,少了品德课堂应有的“深度”。一堂有“深度”的品德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深度不是难度,而是对常态课的一种超越,是追求有内涵、有冲突、有味道、有活力、有实效、有后劲的魅力课堂。下面结合品德课堂的一线教学案例,试着谈谈如何构建有深度、高效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3.
何楠 《家教指南》2007,(3):25-27
有些孩子平时很乖巧,但越是家里有客人,或者越是在人多的地方;越不听大人话,其行为、要求近乎胡闹;人们习惯上将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叫做“人来疯”。有研究发现,一般2—7岁的幼儿有“人来疯”表现的较多。面对孩子的“人来疯”,大人既不要简单粗暴、草率制止;又不要视而不见、信马由缰。应该找准“疯”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星星谷”是班上学生给他起的雅号。因为他姓谷,伟岸潇洒,开朗乐观。而他的确像一颗星星,默默地,时时刻刻都在为黑暗中的学生照亮前方的路。 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坚持爱妻“丁克到底”的决定,于是“爸爸”这个称呼,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词,并没有实际的意义。直到去年的父亲节,他第一次理解了什么是父亲、他第一次当了“爸爸”,并且他的孩子还是37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是啊,当孩子撒开父母的手,走进校园,走向做教师的你时,便把信任、依赖交到你的手里,把他稚嫩的心灵贴近你的心灵,他期待着,表现着。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的提出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感恩与爱和慈恩共生,与谦卑和忏悔同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图报,当有激于衷矣”,讲的都是感恩。它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  相似文献   

17.
进入学校以来,面对一群个性更加丰富,思想更加独立、多样的孩子,我苦苦思量,细心寻找缩短与学生距离,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的着眼点和切入点。经过对自己的“潜能”一番系统的扫描和搜索后,我决定发挥自己善于演绎故事的特长,借“心灵故事”这一“东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走入学生心灵的空虚地带,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主意一定,我就开始搜寻“用武之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走进诗词,去执著追求人生成就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何引领孩子走进诗的殿堂,启迪心智,升华灵魂,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Moodle的特点与引领式学习的特点试图构建基于Moodle的引领式学习的师生交往模式:教师是领导者、共同参与、主体间交往、发展性、共享性,希望能促进师生交往,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韦羽 《交通职业教育》2007,(1):66-67,70
学校教育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承担传授学生知识的责任,更重要的,还要扫除学生的“心灵垃圾”,保持学生的心灵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