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理卫生》课“感觉器官”一节有测试盲点的实验。大部分学生均能做成这个实验而确信眼球视网膜上盲点的存在。但对于盲点的位置是在“靠近鼻侧的一边”而不是在“相反的另一边”,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盲点位置演示仪这一直观教具,其材料易得,制作容易。学生一看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视网膜上的盲点,位置是在靠近鼻侧的一边,而且略偏上的部位。现将制作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目的证明视网膜上盲点的存在,并证明盲点位于视网膜上靠鼻侧的一边。二、实验步骤(以测试右眼盲点为例) 1.双手握拳,两臀向前平举,两拳靠拢,拳掌相对(拳心向上)。2.两拳伸出长大拇指,指尖向上。3.闭上左眼,右眼盯住左手的大拇指指甲(这时,实验者实际上两个大拇指都能看到)。4.左手不动,右手慢慢地向右平移开去。此时实际者虽然盯住左手拇指指甲,但同时能看到移功中的右手拇指甲。  相似文献   

3.
盲点是在视网膜上,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这里没有感光细胞,物体的物象落在此点不能引起视觉。一般测试盲点的方法是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纸上的“十”字,然后移动白纸,以看不到纸上的圆圈来测定。 本实验对此进行了改进,以黑板代替纸,以教师自己代替纸上的圆圈,可以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当介绍完眼球的相关结构后,教师说:“所有的人都有盲点,下面我们以‘教师消失’的实验来验证。”然后,开始进行实验:①让一位学生在教室后面正对黑板坐下;②在黑板左侧画上一个大大的“十”字,让学生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十”字的…  相似文献   

4.
盲点是指眼睛视网膜中部的一个中央区,该区域由于有眼动静脉和眼神经通过,因此在该区域没有视觉细胞,医学上称为视觉盲点。如果有物体正好处于眼睛的盲点位置。就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思维盲点是指人在思考问题过程中.由于受问题本身或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的一种“思维困境”,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的感光成分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网膜后部偏内侧,即靠鼻侧的一边有园形隆起,名视神经乳头,此处没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神经由此离开眼球。当物象落在此处时,不能引起视觉,生理学上又把该处称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物理学生实验》“使用万用表欧姆挡测量电阻”一节中,有一个注意事项:测量时应使指针尽可能靠近刻度盘的中央位置.在这附近的刻度较准确,也较容易读数.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虚拟情境辅助分析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中一个最重要的学生实验,几何画板课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辅助分析的作用。1.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当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穿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不变。但是出射光与入射光相比,有一定的侧移。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可以很容易看出影响侧移量的因素有:入射角、玻璃砖厚度、折射率。课件界面如图一所示,分别拖动“入射角调节点”“玻璃折射率调节点”“玻璃砖厚度调节点”,可以同步观察到屏幕上“侧移量”的大小变化。图一…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9.
阅读盲点是指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在学生阅读时容易忽略的信息,或者因为缺少教师引领,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在故事解读时,教师要解读出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的信息盲点、文化盲点、思维盲点和表达盲点,通过盲点的挖掘和活动的设计,丰富知识系统,加深文化体验,建构思维空间,提升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聊天式作文评语,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用聊天的话语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激励、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它的优点是克服了评语概念化、程式化倾向,且把老师和学生放到同等的位置上,更像是益友,所以建议容易被接受,教育(学)效果比较理想。聊天式作文评语在具体书写过程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理解性”聊天评语理解是沟通的前提,沟通得越好,教育效果则越好。学生写作可能出现败笔,教师对这样的习作应予以充分的理解和谅解。理解能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有信服,一个在写作上让学生信服的老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好的。二、“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为辅助有声语言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贴切的体态语言能传递信息体态语言是人的内在信息在身体上的投射,生动的有声语言若辅之以形象的体态语言将使学生更能理解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内涵。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讲授《捕蛇者说》一文的写作特点“立意非奇,奇在蓄势”的“蓄势”时,使用的便是这种方法。“蓄势”即积蓄气势,让学生理解这一点确非易事,钱老师却讲得深入浅出:“同学们经常见到气功师手劈石砖,在劈砖前,气功师往往会有这样一个动作……”钱老师一边说一边作气功师“运气”状…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95页设计两个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设计的实验电路相同,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学生对教材中该实验的电路和过程很难理解。原因有两点:①本实验是通过欧姆定律来研究欧姆定律。由于学生还没学习欧姆定律,所以很难理解为什么调节图1中滑片P的位置就能改变或保持AB这段电路两端电压。②学生很难理解区别“一段电路”与“整个电路”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本实验中,研究AB这段电路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以及与这段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时,不容易将AB这段电路从整个…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共编入了29个课后“小实验”,教学中充分重视小实验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小实验都是紧扣课文内容的,所以做好课后小实验能把课堂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真空不能传声”,这一原理较为抽象,在开展课后小实验时,学生们亲自感受到“烧瓶内的空气稀薄时,听到的铃响声比空气充足时小得多”,就很容易推想出“真空不能传声”的道理来。再如分子很小,很难想象出它们的运动情况,做…  相似文献   

14.
“比热”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其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比热”的演示实验不容易做好,演示实验温度的变化不能被学生直接观察;二是学生对“比热”意义理解上的困难。要攻破这一难点,搞好“比热”的教学,关键是做好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5.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是解斜三角形的一种类型,教材把它放在正弦定理讲解完之后作为正弦定理的一个应用。对于已知角是直角或钝角,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已知角为锐角,会出现两解、一解和无解三种可能。尽管教材用几何意义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但学生要熟练掌握还需要进一步领会各种分类的代数实质,为突破这一难点,我精选一道例题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内能”一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主要是: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术语多,且抽象;物理量间的关系很复杂;演示实验不易成功,学生解释物理现象有困难;课程标准难把握等。本文介绍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进演示实验,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举事例、摆事实;适当延伸和拓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认识上的各个盲点,走出理解上的片面误区。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存在一些想当然、而其实不然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盲点”问题.对于“盲点”问题,很多学生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退避三舍”或“视而不见”,结果造成问题解答的失误.在平时测试或高考等各种考试的命题中,如果稍有不慎,我们的命题者也会陷入茫茫的“盲点”中而造成试题的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的盲点问题进行思考.在本文中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盲点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平台.1利用盲点设陷,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刊登许亮老师“巧用雪碧瓶做物理实验”一文 ,文中介绍了以废旧雪碧瓶为器材来演示初中物理中的 6个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易得 ,实验现象明显 .教师可在课堂上演示 ,学生也可在课外亲手操作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消除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该文在介绍用雪碧瓶演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时说 :“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 (即小孔的位置越低 ) ,水柱喷得越远 ,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学生也会对此…  相似文献   

19.
班级刚组建时,一般学生,尤其是一些有能力、有特长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在班集体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一些心理、生理缺陷或者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不但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还会影响班集体的形成。作为班主任,必须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定位,让他们也能在集体中当上满意的角色,这样既可以使这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也能产生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抓住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学生建构概念理解时的盲点。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是自身语言系统与数学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此过程中易出现的盲点原因在于学生的原有概念理解不够,更在于学生没有利用自身语言系统理解数学概念的意识与能力。抓住这个关键,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去理解数学概念,然后向数学语言靠近,就可以实现对概念的精加工过程,从而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