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走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师生在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起他们的自我思考,从而净化心灵,优化他们自己的生命质量。”因此,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江苏省沛县结合当地中小学师生思想品德现状,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以“新·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海林老师在《生活化与语文化》一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以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依托生活设计教学,让语文“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  相似文献   

3.
“生活—体验”型品德课要求课程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课堂的情景是儿童生活世界的再现,课堂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充分体验道德,让“道德”通过体验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通过心灵的力量去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我们这样生活》以生活、体验为核心指导理念,全课以对比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创造生活为活动轴线,生动诠释了生活—体验型品德课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4.
锻造心情     
我们的心灵随着心情的波动而活跃着,生长着,更迭着,它时常历经失败和挫折、误解和仇恨、荣辱与得失、烦恼与忧愁的叩问。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去《锻造心情》,要能《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给精神成长以正确的引领,获得“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请点亮你的心灯,在屡败屡战中越挫越勇,在上下求索中积极进取,让梦想成真,使心灵成为一棵会开花的大树!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四个儿童生活层面为课程框架。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主题与活动大多是需要儿童动手动脑去做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实实在在的积淀,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一、《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的结构特征这种类型课的课堂结构,以活动实践、情境感悟、案例引导为基本特征。——活动实践。教学中的每个内容主题包含…  相似文献   

6.
一、处理好与其它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如:教学《上学歌》一课,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儿歌中的《上学歌》,并让会唱的学生唱一遍,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上学最想干的事画在本子上。通过听、看、唱、画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了上学的快乐,对学校生活产生了热爱和憧憬。这就实施了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多学科的整合”。二、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限度如: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开心果》一课时,笔者让每个学生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洗菜、送水、端茶、扫地等,使他们体验到…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案例与评点《快乐的邻里生活》为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3课。按照课标要求,本课教学要围绕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邻里和睦相处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围绕认知目标,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不文明不健康的邻里生活带来的烦恼和危害;而在能力目标方面,则要树立为创建文明健康的邻里生活而努力的责任感。《快乐的邻里生活》已从家庭关系拓展到了邻里关系,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次扩大,这一教学内容重在促进学生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发展。下面,我们借助三个教学案例片段,从“反思”与“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8.
功绩社会下学生学习目的外化、生命发展节奏失衡以及心灵倦怠等问题成为“双减”政策落实的潜在隐患。美育以美的艺术愉悦学生心灵,缓释功绩性目的;在审美自由中关照学生生命发展节奏,舒缓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审美闲暇中引领学生诗意栖居,超越功绩社会下学生的心灵隐忧;在以美润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灵解放,发掘“双减”政策稳步落实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9.
【提示】 田晓雅《十三岁的际遇》一文诗意盎然,作者把自己海阔天空般的心灵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心灵展现,从而启迪了教师和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请看下面案例: 【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时,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这些抒情的话语?”一个学生想画一幅画,表达作者那份对北大热爱的情感,这个学生一边画一边讲解:“这是一条河,这是一艘船,船上有舵手,还有几位船工,船上坐着许多乘客,河流两岸是花草。”另一位  相似文献   

10.
“低结构”是针对“结构化”教学中“不良结构”的学习活动, 对于具有“良好结构”的学习而言,“低结构”的活动,就是在课 堂上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尽可能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控 制,让学生亲身发现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去理解生活中的 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就是以初三化学《人类重要的 营养物质》教学案例,试图探究在新授课教学中“低结构”学习 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墨,1990年出生,湖南师大附中初二学生。陈墨从小喜欢用画来表现他眼中的世界,4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儿童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陈墨一直坚持用“图画故事”“图画日记”和“图画作文”的方式来反映自己的生活。五年级时,他创作了108幅《水浒系列人物漫画》以及反映学校生活的大量作品。初中一年级时,他又创作了《名言童画》200幅。陈墨的作品曾经在《初中生》《同学》《少年作文辅导》《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2004年4月,他的图画日记《纸上的风景》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力求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也就是说,品德课程的理念在于让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去激发学生的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外表很坚硬,实则脆弱易碎“老师,我觉得我就像这只普通的玻璃瓶,心是空的,外表看似很坚硬,实则脆弱易碎……”故事要从一节心理课的分享环节说起。那节心理课的主题是《我眼中的自己》,我设置了一个“心灵自画像”的活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幅心灵自画像,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活》在呈现方式上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用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路径是:教材及教师情境化知识——学生探究、实践——学生提炼、获取新知识。为此,我在《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中尝试搭“台”.放飞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例谈》———倡导品德教学要触及儿童的心灵,让儿童用“心”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第三课 《快乐的邻里生活》时,围绕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了 六 个 活 动 环节。活动一:“七嘴八舌说一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谈邻里之间的开心事,唤起学生对邻里 生 活的 美好 回 忆。 活 动二 :“开心时分演一演”。让学生体会健康的邻里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活动三:“畅所欲言评一评”。用小 品 再 现 不 健 康 的 邻 里 生 活 场景,由学生评价这样做的危害。活动四:“各抒己见帮一帮”。学生倾诉父母赌博给自己带来的烦恼,让同学帮助寻求解除烦恼的办法 。 活动 五: “倾 听故 事辩 一辩”。在学生倾听 …  相似文献   

17.
心理篇     
青春是不可复制的,连同它的忧伤和烦恼。《心灵驿站》郑重对待你的每一次忧伤或困惑:《大嘴嘟直播间》里有深情关注你的朋友--大嘴嘟和你的同龄人,他们会帮助你坦然面对忧伤或困惑,帮助你快乐每一天;通过《家长(老师)如是说》让你了解父母和老师的想法,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走进《观心  相似文献   

18.
敞开的心扉     
每逢周一,办公桌上便堆起一座“小山”,那是学生的随笔本子。同事打趣地说:“你的‘营养剂’源源不断嘛!”翻开一本本命名为《足迹》《心语》《人生百味》《求真》的随笔本,仿佛开启了一扇扇心灵的小窗。这里有开怀的笑.有痛快的哭;有苦闷,有烦恼;有驿动的心,有探寻的足迹;有色彩斑斓的憧憬,有奋发向上的豪情。他们撷起一束束浪花,摄下一个个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课走进我的学习生活,我渐渐发现自己优点多了,缺点少了;快乐多了,烦恼少了;轻松多了,疲劳少了……政治课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我期待着每一堂政治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每一堂政治课都让我感受到成长中的快乐。”这是初一(1)班张彩虹同学在《老师,我想对您说……》这项活动中的心灵告白。一学期过后,有许多同学送给我这样热情洋溢、真挚感人的鼓励话语。 我想,作为一位教师最幸福、最自豪的事莫过于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把上你的课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需要、一个精神的天堂。能让学生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自主,即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实践,即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感知,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自主实践,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1.画一画教材中许多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画一画助理解或以画一画代理解,例如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对“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理解想象学生形不成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